如何消纳建筑渣土?如何让“放错的资源”变废为宝?在今年的宁波两会上,人大代表吴宗良、范云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让建筑垃圾这一“资源”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挥积极作用。今年宁波两会期间,媒体曾围绕“城市建筑垃圾呈井喷式增长”的现状和代表委员的建议进行了报道。
近日,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正在建设中的宁波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首次引入泥浆固化技术,成功实现了建筑泥浆就地处置,分离成可回收利用的清水和可利用的泥饼,清水回流打桩,泥饼或固化后当场回填,或外运成为制砖的好胚材……
固化机器“吐”出“泥饼”
看现场
固化机器一边“吐”清水,一边出“泥饼”
在传统的建筑工地打桩现场,大家可以看到忙碌的工程车辆清运着带水的泥……昨天上午,记者走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现场,与一般工地不同,记者在现场看不到外运泥浆的车辆,在工地车辆出入的马路上,更没有看到飞扬的尘土或斑斑点点的泥浆。
正在记者错愕时,在工地干活的工人马喜涛喜滋滋地与记者聊了起来,“以前啊,我早上开着清爽的车子进来,傍晚下班,车身便载着厚厚的一层泥出工地。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早上干干净净进场地,晚上清清爽爽回家去!”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工地现场打桩产生的泥浆通过专用管道被引到一个大型的泥浆池,在泥浆池调节后,由专用设备分离泥浆中的水分,添加新型材料提高土体强度,再输入固液分离机处理。泥浆池中的灰色泥浆经过机组分离后,分离机的“屁股”就连续“吐”出一块块“泥饼”,另一端则排出了明澈干净的清水。记者发现,从侧面看,这个分离机好像一个超大的机器人,很强很萌很可爱。
“这才叫化腐朽为神奇!”马喜涛对记者说,整个过程要经过七八道环节,最终把大家公认为负担的“垃圾”变宝,细细想来,有点像小时候听过的童话故事。
“最后出来的清水能达到三类水质标准,甚至可以直接用来洗手。我曾经用这水养鱼,鱼活得很好。”正在高高的分离机上进行泥浆分离操作的孙师傅指了指自己的干净衣服,对记者说。
算笔账
处理14万立方米泥浆,可节省费用约200万元
“分离出来的泥饼,较原泥浆体积缩减70%至75%。在泥浆处理过程中,重金属被固封,过滤出的尾水用于循环打桩,节约了工程用水量。而处理后的泥饼含水量低于40%,强度高,遇水不化,运输转载方便,且通过后期配比,除了现场直接用于自身工程的固化外,多出来的可用于绿化回填,也可作为制砖的材料,有效进行二次利用。除了这些,还减少了二次污染。”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相较于传统的泥浆处理方式,泥浆固化可节省不少资金。在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2航站楼建设过程中,打桩约将产生14万立方米的泥浆,这些泥浆若通过专车运输,大概需要4000辆次大车,不仅可能产生“跑冒滴漏”,还将影响道路负载、扬尘,而经过固化则将变成4万立方米的泥饼和10万立方米的清水,可节约费用近200万元。
“几乎每个工地在泥浆外运过程中都会遇到碎粒、粉尘等问题,而且大车通行对城市交通带来不小影响。”T2航站楼工程桩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采用泥浆固化技术,不仅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又可以使泥浆就地消化,不出工地,减少了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让工程推进更加顺利。
应用广
技术和设备不成问题,可在更多工地推广
“泥浆固化技术在宁波还是首次使用。这种技术的应用,既避免了污染,同时建筑垃圾也被有效和循环利用,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惜的是,现在应用还处于市场开发期。”宁波市人大代表吴宗良说,尽管这种技术在宁波市政工程中还是首次采用,但由于其设备具有可移动性等特点,事实上可应用的领域和范围很广。
“如果要在更多建筑工地推广,技术和设备不成问题,你现在看到的这个设备已从原来的场地固定式,改进为随时随地可移动的灵活设备。”鑫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忠介绍说。
城市建筑垃圾呈井喷式增长。吴宗良在今年《关于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的建议》中指出,仅2015年主城区建筑垃圾生产量就超过3500万吨。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全市再生建筑垃圾利用率不足5%,具有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资质的企业53家,但仅有两家企业运用泥浆固化处理技术,但产量不高,市场份额较低。
“泥浆不外运、河道不堵塞,海洋不污染,从源头做起才是关键,这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应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和市场发力的方式。”业内专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