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海—最让人垂涎的矿产资源宝地
海洋重要,早在2500年前,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曾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时至今日,人口爆炸、能源短缺,“饥饿”的人类越来越依赖海洋。
周边国家对能源的渴求,使得近在咫尺的南海炙手可热——这片海域的石油储量高达418亿吨,天然气储量75539亿立方米,还有丰富的海底可燃冰储量,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南海不仅具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相当丰富的固体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相当可观,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上的锰结核、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250亿吨重水等比陆地丰富得多的矿产资源。
尤其是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2010年12月15日,中国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获得可燃冰的三个站位的饱和度最高值分别为25.5%、46%和43%,是世界上已发现可燃冰地区中饱和度最高的地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张洪涛估算,我国全海域可燃冰的资源量粗略估计是690亿吨油当量,南海占据绝大部分。作为新型能源的可燃冰,南海开采潜力巨大。
通过南海科考报告来详细解读海底所蕴藏的大宝藏
南海浅海、半深海区的重矿物多大60余种,具有远景的矿种主要有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磷钇矿和石榴石等。
南海还有一种矿产,也是重要的海洋矿产,就是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形成很慢,在太平洋地区“长”得最好,这是因为陆地上剥蚀的物质都被截留在太平洋周边的海沟和海里了。南海海盆不像太平洋一样广阔,而且它贴近大陆,陆源输入量比较多,这本来是妨碍多金属结核形成的。但是根据我们的探测,南海的多金属结核也“长”得有一个拳头大小,和太平洋地区不相上下。
在南海已经发现铁锰结核10处,结壳12处,南海结核、结壳的Cu\Co、Ni含量较低,但稀土元素含量高,可能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更多价值,可望成为我国近海的一项新类型矿产。
主权问题不动摇,资源开发更不能放松
中国在南海的被动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开发进程的缓慢有关。如果等到南海争议解决了再去开发矿产资源,中国可能就拿不到矿产资源了。我们在南海问题上,不仅要盯住主权,还要盯住矿权。既要国家利益,也要实际的经济利益。绝不应该拿主权换经济利益,但在主权争议可以暂时搁置的情况下,一定要追求经济利益。
2. 南海问题产生的历史由来
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就在南海一带活动,但是对南海的主权问题却不太关心。这和中国明清两代闭关锁国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然而到了民国这,不行了。
1907年开始,日本人开始频频涉足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在岛上勘探调查,开采磷矿;而另一方面,当时越南的宗主国——法国,也盯上了西沙群岛。1933年,法国又派战舰前往南沙,先后占领了太平岛等九座小岛,还对这九小岛重新定名,划到越南巴地省管辖。当时正值918事变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时期,因此消息一经传出,国人群情激愤,纷纷抗议。国民政府向法国人提出抗议,然而抗议过去之后才发现咱们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咱们根本没划过领海。
没划过领海,你怎么能说那是你的?
于是国民政府民政府内政部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在1934年年底专门开会审定了中国南海中英名的对照。1935年初,这个委员会将南海各岛礁的中英名对照表予以公布——请注意,这时候仅仅是公布而已,依然没有划出具体的领海,但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九段线’的雏形。在这份对照表上,中国海的最南端是北纬4度的曾母滩,这个地方后来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曾母暗沙。
然而这份对照表出来没多久,抗日战争就爆发了,日本人席卷亚洲,南海自然也难逃厄运,许多岛屿都被日本人占领了。8年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组织了一支舰队专门来收回这些小岛。然而这些小岛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是别国声称被日本占领的,有的原本就是无人荒岛,还有的是中国一直和别的国家有争议的岛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政府索性借着这个机会划定了领海,日后声名远扬(也可以说,在周边国家眼中臭名昭著)的十一段线新鲜出炉了。
十一段线划分的时候,正值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在亚洲扬眉吐气之时,可以说,十一段线是中国二战红利的部分体现。因此在1946年,民国政府设立内政部方域司的时候,大家各种考据,各种构想,本着能划多大划多大、能划多远划多远的原则在地图上脑洞 大开,恨不得把领海划到别的国家海滩上。而亚洲周边这些国家刚刚从日本人手底下大难得逃,哪里顾得上和你扯这些,在者当时欧美国家(主要是美国)与中国交好,自然也不会对这种事指手划脚,因此中国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划走了一大片领海,1948 年 2 月,民国政府内政部公开发行了《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之“南海诸岛位置图”,正式在地图上标注了十一段线,线内标注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组群岛的整体名称和曾母暗沙及大部分岛礁的个体名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也完全继承了民国政府的这笔遗产,在自己的地图上同一位置上也标上这条断续线,只是考虑到与越南的关系,在1953年将十一段线去掉北部湾、东京湾2段,改为了九段线。
民国政府最初公布十一段线的时候,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是没什么意见的——一来打不过中国,二来也没洋大人撑腰,这个时候不老老实实的恢复经济反而来和中国撕领海,脑子进水了么?因此南海周边的国家以及苏联、日本、法国等国的地图上也都按照中国所划的十一段线标注了国界。
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国对海疆权益不甚重视。海洋国土一直没有纳入国家的经济区划版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做过3次大的经济区划,3次都没有把海洋国土纳入到经济区划中去。国务院2010年底下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特殊性,将另行颁布实施《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但该规划至今尚未颁布。
中国对海域主权主张3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南海有120万,超过一半与周边国家有争议,中国陆地划界基本划定了,但是海上疆域,只划定了北部湾湾口以内部分海域,相当于应划定界限的7%。有大量的海域没有划定,是造成海上纠纷的重要因素。”
但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资源战略意义被肯定以来,这片空虚的战略要地迅速被周边其他国家抢夺。而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但中国的“高度克制”并未换来周边国家同样的态度。造成南海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海开了1380口油井。
南海不但资源丰富,还是亚太地区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如果按吨位计算,每年有超过一半的各国商船队需要通过南海,通行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是巴拿马运河的15倍。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的航运中,原料和粮食的运量占总运量的90%以上,其中,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55%,铁矿石约占10%。
具体来看,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从中东、非洲、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原油,80%以上需要经由南海运输;从南非、越南等地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和煤,也绝大多数需要走这条线路。可以说,韩国2/3以上的能源供给、日本和台湾地区60%以上的能源供给都依赖南海的“生命航线”。中国也有80%的原油进口是经由南海运到国内的。
因此,无论是从能源、航线,还是地缘政治出发,南海都被视作“重中之重”。不仅周边国家把这里当作“冒险家的乐园”,即便是美国、俄罗斯这样“遥远”的国度,也想在南海海域争取“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