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推动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综合政策措施指导下,煤炭价格小幅回升,少数大型现代化煤矿经营状况开始出现好转迹象,但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煤炭经济低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也较难改变;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措施效果分析,企稳回升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煤炭市场仍存在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针对当前煤炭现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怎么说呢?
煤炭企业不可盲目乐观,要努力维护市场供需平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要认真贯彻落实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实现脱困、促进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切实把控总量、稳煤价,保安全、保稳定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煤炭企业要正视困难,控制经营风险。要高度重视煤炭需求继续下降与产能过剩的矛盾问题,严格控制煤炭总量。全国煤炭消费量在2014年下降2.9%,2015年下降3.7%的基础上,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18.2亿吨,同比减少9700万吨,下降5.1%;煤炭消费需求持续下降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目前煤炭市场供需出现的阶段性变化和价格小幅回升,是在严格控制产量、严格控制违法违规建设、严格执行减量化生产的情况下实现的,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控总量、稳煤价的任务依然艰巨。
煤炭企业要坚定信心,把握战略发展方向。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改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煤炭资源保障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和利用的可洁净性,必将为煤炭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综合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的成果,到2020年、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60%和50%左右。
王显政说到,煤炭企业要做到几下几点:
一、推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全行业要以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和关键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智能地质勘探、高精度数字化勘探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为基础,以推广深厚冲积层快速建井,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智能化无人工作面综采、大断面巷道高效掘进与支护技术攻关和年处理能力千万吨级模块化智能洗选装备研制为支撑,发展煤矿灾害智能防护技术与装备,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先进产能,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大幅提高全国煤矿先进产能的比重,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由先进替代落后产能,为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二、以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为主攻方向,拓展煤炭发展空间。推动煤基产业链延伸发展,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是贯彻落实能源革命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要以推进燃煤超低排放技术、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技术和装备发展为重点,在现有壳牌炉、鲁奇炉、航天炉等基础上,大力发展每天处理能力3000吨以上的大型煤气化装置,百万吨级甲醇合成反应装置,大型甲烷化反应装置,百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装置等,通过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实现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扩大煤炭有效需求,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提升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创新发展煤炭服务业,构建煤机制造、煤炭物流、金融服务等协同发展格局,促进行业发展由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创新发展煤炭服务业就是要建立健全煤炭地勘、科研和高校的煤炭开发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保障体系,培育和发展煤炭科技服务产业;在现有煤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培育和发展现代煤机制造与煤矿生产服务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将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与细化市场结构相结合,培育和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商品煤营销服务业。煤炭行业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把培育和发展煤炭服务业,提高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推动行业发展由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四、煤炭行业要站在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大意义。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小煤矿数量多、落后产能比重大与大型现代化煤矿数量少、先进产能比重低的矛盾还十分突出;当前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是落后产能的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的任务还很艰巨。
据统计,目前全国生产煤矿、在建煤矿共有1.1万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只有1020处,而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仍近8000处,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还有6500多处。
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7号文件精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动资源枯竭、扭亏无望、安全无保障、煤质差的煤矿有序退出,做到应退尽退,统筹做好职工安置、去产能煤矿债权债务处置等工作,维护矿区社会稳定。要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按照煤电一体化、煤焦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同共赢发展,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为实现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