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清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蓝天华都苑小区74岁的老人余水姑拿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扫码打开了小区封闭式垃圾箱,准确地将手中垃圾分类投入,这些垃圾将进入终站经过智能筛选找到最终“归宿”。14日记者获悉,柯桥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一座容量达800吨的厌氧罐施工已近尾声,伴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柯桥垃圾分类处理循环体系“整装待发”。
餐厨垃圾中的无机物,经过破碎机破碎被分离出来,输送到垃圾回收车拖到填埋场填埋
垃圾分类概念不清、资源化利用率低导致“垃圾围城”窘境频发,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在柯桥,智能系统与垃圾分类正碰撞出惊艳火花。通过源头智能化分类和后端自动化处理,生活垃圾分类难题迎刃而解。
试点小区的四分类智能垃圾桶
去年年底,柯桥街道投入100多万元,在蓝天华都苑等5个小区试点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小区内,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专用收集箱、可回收垃圾四分类智能回收平台三大硬件设备,将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手段结合,实现了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从领取垃圾袋到投放垃圾全部实施智能化操作。
即使是像余水姑这样的老人,也能轻松便捷地完成垃圾分类的操作。垃圾箱还会自动记录投放的垃圾重量并换算成积分记录在卡片中,余水姑每月凭着卡中的积分就能领到不少日用品。
智能化的便捷性与人性化的奖励机制助推着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柯桥笛扬社区主任张晓鸿告诉记者,实行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后,小区内400多户居民大多数已经能准确将垃圾分类。
管住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源头,后端处理系统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之力。在柯桥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一套完整的垃圾处理流程看得人目不转睛:运送来的垃圾被投入投料斗,经过破袋、弹跳筛实现自动筛选,其中的无机垃圾被运走填埋,剩余的厨余垃圾经过生物质破碎机打成泥浆,进入厌氧罐发酵,制成沼气实现资源化利用。
“整套系统实现高度智能化运作,处理量完全可以满足柯桥全区的厨余垃圾处理需求。”柯桥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主任柯爱萍介绍说。
据悉,去年柯桥城区以四分法实现118个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柯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玉磊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性,柯桥街道开始试点推行智能化的垃圾分类,今年还将新增5个小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