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荞麦仁出口突破7000吨!”天津三和荞食品有限公司的李经理与天津宝坻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交流荞麦仁出口贸易时,抑制不住兴奋之情。
成立于2010年的天津三和荞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和荞食品公司”),是天津市宝坻区一家专业从事荞麦仁加工及出口的现代化规模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
“回想企业通过备案,取得出口资格两年来,从首批出口100吨,到2015年前11个月出口超过7000吨,特别是与去年相比有这么大的提升,宝坻局帮了大忙!”李经理感慨道。
据统计,该企业2015年前11个月已累计出口7143吨,超过天津地区荞麦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创汇538.75万美元,与201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9.99%和55.87%。
排忧解难
2013年10月,宝坻局里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原来是三和荞食品公司为产品出口咨询相关事宜:企业即将出口一批荞麦仁却没有取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宝坻局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帮扶,成立小组,排忧解难。
三和荞食品公司成立之初并未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小组成员通过梳理文件查找问题,并且蹲点加工车间,仔细研究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明晰荞麦仁的加工工艺与流程。理论联系实际,帮扶小组及时指导企业建立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文件,并且进一步完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管理程序。
在企业自检和溯源方面,帮助企业建立完备的原辅料购买检验记录,完善合格供应商制度,及时搜集进口国关于荞麦仁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制定检测表单,将企业产品送往检测中心检验。
从工艺流程到标签制作,从项目检测到文件梳理,经过7个日夜的连续帮扶工作,三和荞食品公司顺利通过了天津检验检疫局专家组的考核与验收,获得了出口“通行证”,首批出口日本的100吨荞麦仁也顺利通关。
把控源头
从源头控制到产品加工,从工艺改造到品质检测,宝坻局始终以质量提升为根本目的,将帮扶寓于监管之中,为企业提质增效升级添薪助力。
三和荞食品公司年生产能力能达到1万吨,然而受本地无种植基地所限,其原料主要从内蒙古、陕西等地收购。
为了对产品实施溯源管理,宝坻局召开农产品出口专题会议,结合2015年初质检总局和天津局制定的农业“走出去”专项调研计划,成立调研小组,深入原料产区了解荞麦生长条件与生长习性,通过源头调研把控产品质量安全。调研小组与当地种植户沟通作物生长状况,了解用药管理等情况,并且汇总调研数据,提出药物防控可行性建议,反馈至出口企业和种植户。另一方面,调研小组指导企业完善原料来源与产品生产记录,建立溯源标记,使每一批产品都能溯本清源。
“每一次调研都能有所收获”,调研小组先后采集荞麦原料10余份送往检测中心进行相关项目检测,并及时反馈给出口企业,真正做到源头把控。
走进荞麦分筛车间,可以看到一排排振动筛分机以及一道道去石、去杂、除尘、磁选等工序设备,新鲜的荞麦米自动色选打包,整个仓库一堆堆一垛垛包装好的荞麦仁看起来甚为壮观。
“这在设备改造之前是没法想象的。”李经理感慨道,“这离不开宝坻局的鼎力相助。”
李经理口中所言的设备改造正是宝坻局帮扶企业的关键点。原来,宝坻局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荞麦仁的加工没有专业设备,企业只是借助稻米加工机器进行加工,而这会因两者之间不同的粒型与质地导致浪费。宝坻局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企业负责人沟通,该局品质实验室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帮助企业探索解决分筛分级系统的难题。实验人员分析荞麦仁水分与去壳率之间的关系,终于摸索出最佳的设备参数。
扩大出口
通过原料品质控制与生产工艺的风险分析,能有效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进口国的政策与要求,以及增强企业自检程序,是宝坻局升级服务助推产品扩大出口的着力点。
三和荞食品公司出口日本的荞麦仁每年能达到6000吨,而日本厚生省对农产品农残项目与黄曲霉毒素有严格的限量要求,如何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是宝坻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宝坻局不仅随时将进口国最新的政策与要求及时告知企业,还组织人员搜集企业近两年原料及产品相关项目的检测报告,分析其中的相关性,制定相关产品敏感项目检测表单。
“企业的自检自控是长久性、持续性的,我们必须随时关注,随时为企业答疑解惑。”宝坻局局长卢学东要求。
针对企业实验室条件有限及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宝坻局先后多次组织企业负责人与实验室人员开展包括水分、杂质、破碎粒等基础项目的自检培训。同时,建立“一室一策”制度,将各检测规程“固定到网上”,利用宝坻局微信公众号与检企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解答相关实验操作问题。信息的交流不仅能使企业及时明白相关信息,更可以帮助宝坻局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所需所疑。检验检疫人员再随时利用微信等平台沟通,通过信息支持助推企业扩大产品出口。
精准服务不止步。宝坻局助推小小的杂粮闯入了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