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江西省机制砂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旨在进一步推动江西省机制砂产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化解建设用砂市场供需矛盾,支撑和保障工程建设需求。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20-2025年,展望至2030年。
江西省机制砂产业已初具规模
《规划》指出,转变砂石骨料行业发展方式,加快机制砂石骨料工业化、标准化、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规范大型机制砂石骨料生产和供应基地建设是江西省砂石骨料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近年来,各类建材企业加速布局机制砂产业,目前全省机制砂已建成产能约1000万吨,在建(拟建)机制砂产能近5000万吨,机制砂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江西省各类建筑石料矿山保有储量为66.8亿吨;各类采矿废石储量丰富,仅铜矿开采每年所产生的废石就高达8000万吨;江西省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量在8000万吨/年以上,仅南昌市建筑废弃物年产生量就高达886万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建房用砂、重点项目建设用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用砂、城市开发建设用砂等需求量逐年递增。
预计全省建设用砂年需求量在2亿吨以上,全省河(湖)砂石供应总量约1.3-1.4亿吨/年,未来5-10年内,江西省机制砂市场年需求量在6000-7000万吨左右,有利于机制砂产业的快速发展。
将南昌建成全省机制砂产业研发中心
《规划》明确,到2025年,江西机制砂年产能达8000万吨左右,其中,天然岩石机制砂、废石机制砂合计达6000万吨左右,再生机制砂达2000万吨左右。
2025年,将南昌建成全省机制砂产业研发中心,打造国内先进水平的机制砂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将赣州建成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打造省内机制砂产业绿色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注重科学布局、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机制砂设备实现智能化改造。
着眼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提升全省机制砂产业集中度,力争宜春、吉安、赣州三大主产区机制砂产量占比达到45%,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机制砂石企业产能占比达到40%,保障河(湖)砂严重不足地区的用砂需求。
2030年,逐步强化需求牵引,发展精品骨料,推进原料标准化、建材部品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基本形成建设用砂供需平衡、价格稳定的局面,满足全省各类建设工程用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