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经过综合治理,披绿重生,变身为城市森林公园,成为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这是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通过规划引领、多方联动、因地施策等方式,推动矿地资源高效再利用的一次有效实践。
城市公园
庆元县原铅锌矿1992年投产,2003年4月因资源枯竭,停产废弃。通过前期治理后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但仍遗留有两大难题:一是尾矿库销库难。该矿山尾矿库下临变电所、交通干道等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典型的“头顶库”。库内矿砂含铅锌元素有毒,无黏性,遇水流失,难以再利用和填埋用。二是废弃矿山绿化难。该矿区土地退化,部分矿山边坡绿化区的立地条件差,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常规绿化植物难以生长,而当前国内对废弃铅锌矿实施复绿治理的成功案例较少,缺乏适用的技术支撑,矿山复绿难度大。为此,庆元县统筹谋划,精心布局,多方联动,分步实施,因地造景,实现废弃矿山披绿重生。
城市公园
做法
——统筹谋划,精心布局,确保治理项目有序推进
庆元县按照“先治理、后修复”的总体布局,系统谋划废弃铅锌矿山修复治理项目。2004年,该项目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百矿示范”治理项目,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矿山环境整治。2005年,该项目被原国土资源部列为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6年,庆元县启动废弃铅锌矿治理后改作森林公园生态修复,研究编制《庆元县城市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建设规划》,并将该《规划》与国家公园建设、全域旅游、地灾防治区划等规划融合,实现各类规划空间布局的无缝衔接,系统推进废弃铅锌矿生态修复工程。
——多方联动,分步实施,实现“头顶库”转危为安
尾矿库销库前
销库后
为破解尾矿库的销库难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庆元县成立领导小组,统一实行“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管理,分阶段实行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制度。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进一步完善库区安全检测设施,加强库区安全督查检查,确保销库工作平稳运行。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完成地质勘探、技术论证、安全预评价、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等工作。联合矿山专家,针对尾矿库设计标准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初期坝加固、堆积坝顶降高、新建截洪沟和坝面排水沟等方式,库内雨水能够排泄库外,为尾矿库筑起“安全坝”。2019年11月26日,尾矿库安全设施通过竣工验收,至此全面完成销库工作。
——自然主导,因地造景,实现废弃矿山披绿重生
矿坑修复前
矿坑修复后
一是自然主导推进生态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倡导“自然引导、人工辅助”的修复方式,通过碴土体改良、原生群落的植物营造、功能性植物配套造林,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
二是因地施策推进生态修复。针对受污染严重、复绿条件差的矿区,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演替的方式,合理配置乔灌草立体结构,构建“以草养灌、以灌促乔”的绿化群落结构,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实施边坡治理“一坡一方案”,依托自然平台和缓坡,采取“植生袋围堰造坑、客土改良配套种植”的绿化方式,提高绿化质量。
三是矿地综合利用推进生态修复。坚持“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景则景、宜建则建”,探索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与矿地复垦相结合。将符合复垦条件的矿区,纳入矿地复垦项目,实现新增耕地46.35亩。与绿道建设相结合。通过色叶树种配置、裸露山体覆绿、景观改造等方式,对矿区内的断头路进行改造提升,新建一条“四季常青、季季有花”的观景休闲绿道,并将其融入庆元县绿道网络体系。与矿地景观再改造相结合。实施矿区内象山公园提升工程,完善其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将其打造为最醒目的庆元地标。
成效
通过上述举措,庆元县矿山修复取得了三大主要成效。一是实现城园共融提质,树立生态宜居新典范。庆元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扎实推进城市森林公园创建工作。以生态绿道为纽带,构筑“山、水、城”生态格局,突出“生态宜居”这一主题,聚力城市建设提质,致力城市功能优化。拟建成全省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城市森林公园,在城郊打造出“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城市之肺”。
城市公园
二是实现矿地高效再利用,推动地方绿色新发展。实现废弃矿山再利用108亩,其中复垦工矿用地46.44亩。推动矿地资源转化为林地资源、耕地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开创庆元县废弃矿山资源循环利用和价值提升的新局面。同时,妥善保护矿区内的废弃厂房,为生态、文化旅游留足发展空间。
城市公园
三是实现废弃矿山披绿重生,打造矿山治理新样板。庆元县采用分类指导、广泛选择可吸附重金属的树种、注重乔灌草有效配置、注意客土改良种植技术、实施重金属生物修复动态监测等策略,确保复绿植被的正常生长,这使得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被修复成为城市森林公园,创新建立生态修复的庆元模式,为全国铅锌矿矿山治理提供庆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