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将提交一份“立体城市”规划建设的提案,建议积极推进“东城周屋润园博物馆”生态建筑项目建设,将该博物馆打造成我市旧有建筑节能改造、生态修复和建筑与土地集约应用的科创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助力我市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近日,市政协委员、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市知联会副秘书长郑金伙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积极建言东莞高质量发展。
郑金伙
促进污泥淤泥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记者:郑金伙委员,您去年撰写了哪些提案?进行过哪些调研、走访?提案办理进展如何?
郑金伙:2019年,我提交了《关于促进污泥淤泥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建议》《关于城市品质提升,推进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建议》等多份提案。其中,“关于促进污泥淤泥综合利用”这份提案被列为2019年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2019年优秀提案。
提案得到了政协提案委的大力支持,受到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领导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商讨,加大督办力度和加快工作进度,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进行积极回应。
例如,“石马河支流清溪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底泥处置项目”,该项目通过底泥精确分离及重金属固化技术,在对底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后,将其生产为环保免烧实心砖、海绵介质土、生态路基稳定层等材料回用于项目建设,实现了“取之于河湖、用之于堤岸”,“变废为用”。该河湖污泥的创新处置技术,提供了一个先行先试的良好示范。
根据提案建议和工作安排,市水务局制定了全市淤泥处理站建设工作方案,目前已率先启动水乡新城片区(中堂镇)淤泥处理站项目和东部临深片区(桥头镇)淤泥处理站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步推进企石镇淤泥处理站项目,力争这三个淤泥处置项目早日建成。
另外,2019年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过江通道建设的建议》,这份由无党派人士界别提交的提案,我也是主要参加人。
持续关注东莞绿色发展
助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
记者:作为一名连续三届的老政协委员,这些年你提交了哪些提案?你对东莞接下来的发展和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郑金伙:10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不论是建筑垃圾、污泥淤泥等资源化利用,还是提升城市品质、建言美丽东莞建设,我都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建良言出实招。
这些年里,我深入调研、认真撰写提案,共向市政协提交了20多件提案。其中,《关于加快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建议》等获得年度优秀提案,《关于在我市学校建筑中推广使用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建议》等获得年度表扬提案。与刘治猛、张敬智等14名委员联合提交的《关于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更是被遴选为2016市长督办的政协重点提案。
“东莞每年新增建筑垃圾超过300万吨,如何进行科学利用?”作为业内人士,我用了6年的时间坚持为建筑垃圾资源化而奔走、呼吁。从2016年开始,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多部门配合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淤泥渣土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已在寮步等镇试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市政府还特批了300亩建筑垃圾消纳场专项用地指标,基本上实现“一镇一场”。
除了关注建筑垃圾处理,我还对河道清淤处理进行了研究。河道淤泥、盾构渣土等都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可用于生产环保免烧实心砖、烧结多孔砖、余泥造粒免烧陶粒、海绵介质土等,用于项目建设或应用于其他项目。经过大半年的走访调研,我提交了《关于利用河、涌淤泥生产新型建材的建议》。
通过政协平台,我与其他委员为城市环境建言的声音,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