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腹地的廊坊三河市东部有一片78平方公里的山地,这是一马平川的廊坊仅有的山区。历史上,这里的采矿业一度兴盛,为京津两地城市建设供应了约40%的石料。
经过治理的三河东部矿区已披上绿衣
但持续数十年的开采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留下大量坡度近90°的危岩体、白茬山体,以及深浅不一、不连贯的深坑,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地质灾害隐患。开采、运输和碎石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还成为京津雾霾源头之一。
近几年,三河市投入80亿元分期启动共22平方公里的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其中,由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五期工程治理范围达6.95平方公里,是河北最大的单项矿山治理项目,将于2020年年底完工。
■“很多山体内部已‘酥了’”
开阔的绿地中,几座近百米的孤山拔地而起;山脚下,一条小径蜿蜒而上,徐徐通向山顶……这不是喀斯特地貌区,而是三河市东部段甲岭镇境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
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寸草不生,残山断壁间坑洼遍地;刮起风来,尘土漫天。
“根据勘查,项目区地形地貌破坏面积达5.78平方公里,占全部面积的82.8%,破坏严重。有不同规模的采矿平台129个、采坑24个、渣坡80个;36个开采面的坡度多数超过60°,最高的有150米;还有7座残山。”中冶沈勘三河项目部副经理赵显涛说,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特别是频繁使用爆破手段,区域很多山体内部实际上已经“酥了”,存在崩塌、浮石等地质灾害隐患。
在现场,一个五六十米高的渣坡下有一座小型工厂,坡底距工厂尚有一段距离。赵显涛说,如果不加干预,渣坡会继续前移,日积月累,工厂最终就只能迁走。
■加强安全防护是治理重点
中冶沈勘将6.95平方公里的治理区域分为东西两个大区和35个设计分区。自2019年10月开工以来,进行了包括土方、石方、砌筑、绿化、灌溉、配套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庞杂、细致的治理。
山体和坑坡在常年破坏性开采后变得非常脆弱,加强安全防护是治理工程施工中的重点。赵显涛说,治理前的矿山区域一般人通常是不敢进入的,尤其不敢靠近山体。治理工程在平整土地、削高填低的同时,会特别做好山体、坡体的边坡加固,避免岩体滑落,“将来让游人进得来”。这一看上去普通且简单重复的工序,却是整个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完工后还将进行三年养护
走入五期工程独具特色的第30分区创新试验区,只见道路两旁种植了油葵和油菜花各10余亩。工作人员表示,正因为五期工程单项面积巨大,他们才有条件在年底完工前尝试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以便获取相关参数,为之后的环境美化提供帮助。
按照规划,五期工程西区面积2.98平方公里,主要进行局部平整,覆土绿化,恢复生态环境,使整体景观美化、协调;东区面积3.97平方公里,尽可能地整理出可利用的平地资源,用作进一步规划。
赵显涛介绍,治理完工后,所有露土露白区域将全部披上绿衣。通过引中水上山,35个设计分区的每个分区都会建造蓄水池,形成山水相依的美丽景致,“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三河市,中冶沈勘的任务并不会随着工程完工而结束。他们还要对绿化进行为期三年的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