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全面铺开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对于符合绿色矿山创建条件的矿山企业要求应建尽建。去年,贺州市印发的《贺州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中指出,贺州市要利用2020年到2022年3年时间,形成全面建成绿色矿山新格局,确保全市应建矿山2020年年底实现绿色矿山创建达到30%以上、2021年达到80%以上、2022年达到100%的刚性目标。
贺州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其大理石资源约占全国大理石资源总量的八分之一。3年日程过半,贺州绿色矿山建设在规范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节能减排、数字化矿山建设等方面均卓有成效。
近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分享了贺州推行“五化模式”建设“五型矿山”等经验。贺州为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推行开采阶梯化、生产集约化、建设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现代化“五化”模式,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品质、和谐、智慧“五型”矿山。
一是推行阶梯化开采,加快建设绿色矿山。采取自上而下阶梯化方式分层开采,并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逐层对裸露山体等进行复绿。目前贺州全市已复绿矿山面积132公顷。对全市46座石材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目前获批复绿色矿山13座,列入2021年的15座绿色矿山将于今年8月建成使用。
贺州石材碳酸钙主产地平桂区开展“矿山复绿”行动以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建立健全矿山边开采边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复绿成果。在进行植树造林前,充分考虑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生物等因素,选择适宜矿山生长的树种种植,确保林木草良好的生长势头和生态效果。
二是推行工厂化生产,加快建设生态矿山。做好矿山功能分区、开展技术革新、配备除尘设备,减少矿山开采和运输扬尘。当前,贺州石材矿山企业投入使用车辆冲洗平台12个,洒水车11辆,增设雾炮机等抑尘设备214台,安装出入口视频监控29个。对重点矿区规划设置排废区,安置环境监测探头,严管矿渣排放。
当前贺州全市规划设计排废区20个,其中平桂区大理石重点矿区规划设置11个集中排废区,获得批复并建设7个,设计排废容量约130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当前石材碳酸钙矿山集中排废需求。
三是推行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品质矿山。分类制定花岗岩荒料、大理石荒料、废石废渣等生产工艺标准,引进中国冶金集团、中资控股集团等现代化龙头企业推动标准化建设,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贺州相关部门出台了《排土场、尾废矿渣处理环境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大理石尾废矿渣综合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标准化建设文件,强化矿山环境监管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及处置工作。2018年至今,仅平桂区已综合回收利用大理石尾废矿渣1200万吨,增加采矿权价款、资源税等收入约6000万元,实现了“变废为宝”。
四是推行规模化经营,加快建设和谐矿山。落实矿业权退出机制,对不符合环境保护等条件的矿山企业实行整顿关闭,对污染严重的小、散、乱矿山坚决关停。全市包括新增采矿权在内的有效石材采矿权数从2017年的73个减少到目前的46个。以矿业权、资产等为纽带推进矿山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
目前平桂区大理石重点开采区由原来的44个采矿权整合为9个,生产规模由原来的每年237.2万立方米,提升至每年1249万立方米。完善矿山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实现“建矿一处、造福一方”的矿地和谐局面。如望高镇同乐村投资约500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解决了矿区周边群众饮水安全及生产灌溉等问题。
五是推行现代化管理,加快建设智慧矿山。充分利用大数据、5G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通过无人机航拍构建三维立体智能监管体系、安装实时在线监控系统,逐步实现矿山开采无人化、智能化。严厉打击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使用卫片执法、无人机定时巡航执法等新技术强化监管,督促矿山企业加密设置矿区拐点界桩。
自2018年以来,全市列入异常名录管理石材矿山2家,立案查处越界开采石材矿山23家,收缴罚没款329万元,整治超规模生产石材矿山11家。
据悉,2020年至2022年年底前,贺州将完成绿色矿山创建44座。其中,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0座、市级绿色矿山34座。加上原有的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自治区级2座,绿色矿山总数将达到47座,进一步推动生态贺州建设,促进贺州矿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