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黄金展位 -   企业注册   个人注册
中国振动机械行业第一网络媒体
在线咨询网站客服
我要搜索:
热门搜索: 振动筛 谷物清选机 破碎机 旋振筛 直线筛 筛网
超声波振动筛 振动电机 振动给料机 输送机 粉碎机 提升机
本站首页 | 我要采购 | 我要销售 | 电子样本 | 品牌企业 | 企业招聘 | 振动机械书籍 | 行业人物 | 市场分析 | 行业设备 | 政策法规 | 企业新闻 | 振动机械 | RSS订阅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热门:2021中国(郑州)国际砂石及尾矿与建筑固废处理技术展览会
 

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08-14 来源: 中国振动机械网
  以需定供, 38亿吨消费量将基本满足   随着近期各个行业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煤炭市场长期来看结构性过剩压力的显现,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业界一直比较关心即将到来..

  以需定供, 38亿吨消费量将基本满足
  随着近期各个行业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煤炭市场长期来看结构性过剩压力的显现,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业界一直比较关心即将到来的“十二五”煤炭产量目标到底该如何科学划定?即“干多少”的问题究竟如何回答。
  对此,方君实表示,从煤炭市场需求量来看,规划预测,到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为38亿吨。他分析指出,2015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为38.8亿到43.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37.1亿到42亿吨。国家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力度,预期能源需求强度会有所下降;核电、水电和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加快,会适度压低煤炭需求总量。另外,按照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15%左右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目标,“十二五”必然强化节能减排措施,须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一定指标内。按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5%左右的目标考虑,煤炭需求总量为38亿吨,比2010年下降5个百分点。
  从煤炭生产的现状来看,预计2010年煤炭生产总量规模可达32亿吨,考虑“十二五”期间煤矿报废、衰老、减产,整合淘汰落后小煤矿等因素,到2015年煤炭产量将减少到27.5亿吨, “十一五”在建煤矿接转“十二五”建设规模,有3亿吨建成投产,再综合考虑资源整合煤矿产量增加和“十二五”新开工煤矿建成投产,可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若仍有不足,可考虑增加进口量予以平衡。”方君实表示。
  西部成未来煤炭生产重心
  在介绍“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布局调整情况时,方君实分“东、中、西”介绍了未来全国煤炭生产布局安排,并强调了“十二五”将实施“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基本战略构想。
  记者注意到,这种布局提法与2007年颁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煤炭调出、调入区和自给区”的提法有所区别,特别是隶属于西部的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份在“十一五”规划中被列入煤炭自给区,被要求“适度开发当地煤炭资源”。
  而按照方君实的介绍,此次划分的西部区煤炭生产布局安排,“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开发西部煤炭资源,并接续中东部成为新的煤炭生产调出任务。方君实表示,从改革开放近30年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煤炭产量在全国煤炭生产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3%上升到2009年底的49%,上升26个百分点。而作为传统调出区的中部产煤区煤炭产量却已经开始下降。而且,在规划初稿提出“十二五”期间煤矿投产的目标下,分配给西部的新增产量占新增总产量的70%以上。
  “西部地区煤层埋藏浅,开采条件简单,特别是随着大型运煤通道的相继建成,运煤能力将大幅提高,适宜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煤量。未来全国煤炭生产的重心将加速向西部转移。”
  方君实表示,但也应充分考虑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等因素,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调整结构以建大企业为核心
  方君实指出,煤炭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将以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具体实施则以建立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任务。
  按照规划初稿,到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企业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65%以上,承担起稳定国内市场、保障煤炭供应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任务。“从目前来看,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山西焦煤和同煤集团前四家产量加起来仅占总产量21%,像这样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未来还须进一步增多,以满足产业集中度的要求。”方君实表示。
  记者注意到,规划初稿中,还首次将煤炭洗选、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列为重要话题进行阐述,并针对目前国内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传统煤化工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以及新型煤化工要“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禁止发展”的规划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由量的增长向质的转变的重要时期,规划制定的目的是要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矿工生活水平,全面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方君实最后强调。据悉,下一步国家还将规划初稿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之后再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
    <一>煤化工热情难消 “十二五”或当缓行
  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扬,极具石油替代的煤化工产业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对象。近期,新型煤化工板块一路走强,新型煤化工指数也从882.66点上升到1153.76点,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扬,极具石油替代的煤化工产业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对象。近期,新型煤化工板块一路走强,新型煤化工指数也从882.66点上升到1153.76点,创下历史新高。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虽然当前煤化工发展热情高涨,行业前景看好,但是对这一行业时下的发展应持理性态度,不可盲目跟风。不可否认,清洁煤利用已被列入我国十大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目录,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一定发展空间,并且我国当前的煤化工技术也已比较先进。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还是应该控制煤化工的发展规模,理性发展。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从去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09年我国煤炭净进口量一举突破1亿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进口量已达1.2亿吨,同比增长42.2%,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煤炭净进口量。因此不难预见,未来我国煤炭进口量还将持续增长。再从我国目前煤化工项目发展情况看,为满足这些煤化工项目所需的原煤折合成4000大卡的煤炭,需求量约为9.7亿吨。这在我国煤炭年消费量中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并且是在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背景下,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不太符合我国的现实。
  除了煤炭资源对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有所限制外,更重要的是水资源。我国的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缺水地区,煤化工项目也多建在煤炭产地,而一吨煤制油大约需要13吨水,因此,水资源更是煤化工项目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另外,煤炭的转换效率还需要论证,煤代石油的经济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特别是在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还较低的情况下,煤化工的经济性尚不能确定。因此当前我国煤化工的发展仍将处于示范之中,国家对这一行业的发展也持谨慎态度。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是煤化工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优势和竞争力,这就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有限,煤化工项目的盈利能力因此受到抑制。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在国际原油价格走高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及煤代油项目具有一定效益优势;但是一旦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煤化工项目的经济可比性也将随之下降。因此,对煤化工行业发展进行规划、控制尤为重要。
    <二>能源局:“十二五”将形成10个亿吨级煤企
  从正在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获悉,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将达到60处。
  今后国家能源局将重点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东中西部资源赋存情况、开采外部条件,合理确定煤炭开发强度。并且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稳步推进矿业权整合,积极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发展。除此之外,还将稳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使大型煤炭基地成为能源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和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的主要载体。
  这次会议是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煤炭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十二五”煤炭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是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到2015年,我国煤炭工业的目标是:开发布局明显优化,资源配置及勘查规范有序;煤炭生产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煤炭工业面貌进一步改善,重特大事故大幅度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较快发展,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较大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职工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煤炭协会:“十二五”煤炭工业前景广阔
    虽然当前煤炭结构性过剩压力增大,但其前景依然广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近日表示,要着力推进煤炭行业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即实现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
    王显政指出,“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有五大发展机遇,包括煤炭总量增长的机遇、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机遇、是煤炭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机遇,以及煤炭运输条件改善的机遇。
    与此同时,王显政直言,“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也面临着五大挑战:一是煤炭结构性过剩压力增大;二是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三是煤炭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五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的问题突出。
    在上述背景下,王显政建议,“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改革发展,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淘汰落后产能;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强化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王显政还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推进煤炭行业改革,努力实现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以及实现由粗放的煤炭开采技术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王显政指出,今年煤炭产业简而言之是“淡季不淡,旺季不旺”,从目前市场来看,供需基本平稳,并没有大的供需缺口,因此整个煤炭行业,要密切关注煤炭结构性过剩与紧张的发展态势。
    <四>新闻分析:“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如何实现“低碳”转型
  对于一个富煤大国,中国“十二五”能源发展路径留给人们的猜想并不多: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变,需求总量继续增加。然而,面对“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作为中国能源主体的“煤老大”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低碳”转型,显得紧迫而急切。
  刚刚结束的全国煤炭工作会议透露,煤企并购重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煤炭科技创新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节约化、低碳化的三大推手。
  煤炭企业主打“兼并整合牌”
  全国煤炭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是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煤炭生产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
  “到2015年,我国要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他强调,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来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张国宝说,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转变煤炭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煤炭工业一项关系全局的紧迫性任务。
  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9》披露,地方保护主义、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并购主体企业所造成的负重难堪、评估标准不统一、政策跟进不及时、重组整合周期长、中介服务不到位等六大因素成为制约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拦路虎”。
  尽管困难重重,“十一五”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依然取得重大进步,为“十二五”加快兼并重组摸索出了有益的经验。据国家能源局预计,2010年全国煤炭年产量超过亿吨的企业集团将超过6家,年产量5000万吨到亿吨的企业集团将超过9家。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说,煤炭生产是一项高耗能的工作。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是实现矿井大型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便用尽可能少的能耗、物耗采出尽可能多的煤炭,实现煤炭工业的节约发展。
  大型煤炭基地呼之欲出
  煤炭的高效低碳化利用呼唤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的建设。
  根据“十二五”煤炭工业规划,我国将稳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使大型煤炭基地成为能源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和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的主要载体,晋北、晋东、陕北、黄拢、蒙东、神东、云贵、新疆、鲁西、两淮、冀中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将为国家经济命脉输送主要的能源。
  张国宝介绍,神东、陕北、黄拢、宁东基地,将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合理布局,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千万吨级矿井群,加快运煤通道建设,保障全国煤炭稳定供应。晋北、晋中、晋东基地,要重点做好整合煤矿升级改造,发展煤层气产业,对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蒙东基地、内蒙古东部褐煤矿区重点实施煤电一体化,煤炭主要供应东北地区。
  “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煤炭产量逐渐向大基地、大煤矿、大企业集中,为进一步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7%,预计2010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要达到28亿吨左右。2010年全国煤炭年产量超过亿吨的企业集团将要超过6家,年产量5千万吨到亿吨的将超过9家。
  “对于过去由多个主体、多个开发的矿区,国家能源局鼓励兼并整合,鼓励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说。“当煤炭资源整合遇到不同声音,国家能源局总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整合,推动力度相当大。此外,对于国家规划的煤炭基地,能源局明确了原则上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的思想。”
  煤炭科技奏响“黑白协奏曲”
  黑色的煤炭也可以变成一颗颗如珍珠般亮白的晶莹颗粒——这正是今年神华煤制烯烃示范工程生产出的聚乙烯,该工程也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煤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国际领先地位。
  “十二五”煤炭工业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要取得新进展,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
  如何改变煤炭“傻大黑粗”的形象,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煤炭科技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国宝指出,“十一五”期间,尽管煤炭科技有所突破,但总体而言,目前煤炭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很多重大技术亟待突破;虽然煤炭科技水平总体上能适应建立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需要,但注入煤矿瓦斯、地压防治技术、无人采煤控制技术及工艺等尚不能满足生产建设需要。
  同时,国产大型综采、综掘和选煤成套装备可靠性低,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矿井提升的控制技术受制于德国、法国等外国公司,适合小型煤矿开采的成套技术装备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都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十二五”期间,加强煤炭科技薄弱领域的突破,打破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技术瓶颈,是我国煤炭工业实现清洁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五>十二五设限煤炭产量几无悬念 兼并重组正当时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煤炭产量设置“天花板”,控制煤炭总量增速已成当务之急。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指出,应抓住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11月26日,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撰文表示,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将继续承担起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责任,但必须控制煤炭总量增速,而据此前透露,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产量天花板是37亿吨。
    方君实表示,未来中国煤炭工业不能再走无节制增加煤炭产量的道路,要控制煤炭产量增速,提高能效,未来中国煤炭产量增长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煤炭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同时,保持适度规模的煤炭进口(2009年中国煤炭净进口量达1亿吨以上),既有利于煤炭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调节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他还指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一批跨地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当务之急。
    “2002年,美国前20家煤炭公司的产煤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其中前5位的大型煤炭公司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2%。煤炭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技术集成型和产出固定型等特点,较高的集中度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方君实表示,要抓住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再者,方君实指出,发电仍是煤炭转化利用的主要形式,新型煤化工大规模推广还须慎重。
    据介绍,目前美国和欧洲的发电用煤比例分别约为90%、80%,澳大利亚发电用煤也超过煤炭消费量的85%。而中国发电用煤只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0%左右。可以预见,电煤在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出现缓慢上升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煤炭生产地与消费地逆向分布,在发展燃煤发电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先进输电技术的研发进展情况和中心负荷地区的电力安全需要,统筹规划能源流向,科学确定电源点布局,加快劣质煤就地转化,实现输煤与输电平衡发展。”方君实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方君实表示,要推动制度创新,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治理等外部成本的煤炭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放开电煤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好国家关于煤矸石、煤层气发电上网,煤层气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激励扶持政策。
    <六>“十二五”煤炭产量上限:37亿吨
  在昨天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产量的天花板将是37亿吨左右。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公开公布中国煤炭产量的上限数值,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国内煤炭企业将只有5亿吨的增长空间。
  方君实在会议上指出,目前测算下来,“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煤炭需求在38亿左右,无法满足需求部分用进口资源补充。
  中国目前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7%和70%。
  此前,中国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作出过建议,提议将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以具体限制,以保证结构调整和安全开发。据张国宝预测,今中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2亿吨。
  据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就煤炭产量上限设置具体数量的想法并非首次。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也曾提出过,到2020年国内煤炭总产量要控制在30亿吨以内。但是这一数字在2009年末就被突破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向早报记者表示:“这个目标应该是号召性的、指导性的,而不要变成严格控制型的。”李俊峰强调,能源应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非让经济发展适应能源。
  除限制产能,早报记者获悉,这次会议还明确给出了煤炭企业重组的具体方向,即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
  此前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只是提到,“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七>新坐标探寻发展着力点 “十二五”再造一个新山西
  2010年,这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十一五”即将收官,“十二五”就要启程。对山西来说,这是一个有着非同一般意义的特定时间坐标点,也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
  回望“十一五”,山西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历尽艰辛,保持了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
  展望“十二五”,全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迈出更大步伐,迈向更广领域,再造一个新山西,山西新的发展矢向已经确定。
  在这承前启后重要的阶段,新的历史契机等待我们把握。
  “十一五”迎难而上经济社会亮点频现
  如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描绘“十一五”的山西发展轨迹,那么,这是一条历尽曲折但最终仍昂扬向上的曲线。
  2008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的经济坐标陡然变迁。2009年上半年,山西GDP同比增长为-4.4%,严峻的形势下,全省上下化危为机,经济出现了奇迹般的反转。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达6262.61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与坐标系上的“十一五”初期相比,山西各项发展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2009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8.31亿元,2006年至2009年均增长10.6%;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3.5亿元,年均增长26.8%;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9亿元,年均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为11.9%、10.1%。
  在这些增长的背后,是山西艰难的转型之举。全方位大规模高标准地推进煤炭工业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是山西转型的重中之重。来自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一度时期安全的被动局面得以扭转,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09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全国为0.892)。今年1至9月,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510起,下降15.74%;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21人,下降18.46%。
  “十一五”期间,山西也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2009年省、市两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041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3.5亿元,总量首次突破5000亿元,是2005年的2.7倍。
  其中,山西的公路建设在全国名列前茅。近两年来共有2500亿元投资于公路建设,建设总里程4.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工28个,总里程2209公里,去年共完成投资392亿元,是2008年的9.7倍,在全国排名第二,加上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投资,去年全省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56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与“十五”末1686公里里程相比,“十一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
  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民生是一项重要参数。
  5 年来,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到2009年底,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98.68%。其中,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88.91%,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84.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43%,多项社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
  5年来,全省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循环经济试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红灯”频闪,着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09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十一五”消减目标的83.5%,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目标的116.6%,10个省辖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十一五”规划目标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污水处理率等11项指标已完成规划进度任务。

 

5年来,全省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稳定。到2009年底,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4元,是2005年的1.57倍、1.47倍。城乡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为29平方米和26平方米。全省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3.5岁,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调整步入“深水区”跨越发展成必然选择
  成就固然可喜,挑战更催人奋进。
  环顾国际,审视国内,“十一五”期间,山西虽然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其坐标点依然面临着下行的风险。
  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山西发展不足的问题突显,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已经超越了我省。几项重要的指标显示,“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21位,四年后退五位。从人均看,山西2005年人均GDP排全国第15位,2009年后退两位。从增速看,“十五”期间山西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位、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
  落后就意味着追赶,然而审视山西的发展后劲,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是主要掣肘。尽管“十一五”期间,山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了很大决心,做了很多努力,但循环经济深度不够、高端较少,投资仍然不足,发展新兴产业力度不大,民生工程谋划布局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放在增长的坐标系中来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前四年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中部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全省新开工项目3684个,在建项目5915个,分别居全国第19位、21位,在中部居末位。
  缩小与其他兄弟省份的差距,尽快赶上先进地区已时不我待,山西面临着跨越发展的时代重任。省委书记袁纯清则指出了山西未来发展的基本逻辑:“全面转型是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这意味着,山西的经济社会调整已步入“深水区”。面对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的“资源化陷阱”,山西如果不转型,今后的发展代价就只能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艰难。
  如今,各省区市都把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作为面向未来的首选之举。广东首先提出“腾笼换鸟”,吉林提出转型“八大举措”,湖南提出弯道超车,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全面开展。
  山西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处在从整体上进行实质性提升的重大历史关头。
  “十二五”再造一个新山西 谋求坐标新高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一个五年周期,“十二五”不仅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也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之旅。
  站在新的起点上,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为山西确定了新的发展坐标: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
  与此同时, “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跃然纸上:GDP年均增长13%,GDP总量力争达到17000亿元,努力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0亿元,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投资总量力争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一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收入 “十二五”末超过三万元,农民收入超过9000元。
  山西未来的发展坐标既定,其实现途径则在于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他们正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
  在此蓝图下,山西将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在此蓝图下,山西将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探寻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此蓝图下,山西将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在此蓝图下,山西将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幸福指数。
  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如何将蓝图变成现实则需要全省上下戮力同心,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坚定地走出一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来。站在转型是“好”,跨越是“快”,两者统一则是又好又快的思想高度上,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如今,解放思想的主旋律已在山西唱响。在未来的发展坐标中,山西将更多向外部看、向高处看,摆脱一切妨碍转型跨越的束缚,敢于尝试,勇于作为,从而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10年还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十二五”的大幕就要拉开,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大旗下,整个三晋大地沸腾起来,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下,各地呈现出不甘落后、奋力赶超的良好局面。
  五年,一个征程;五年,一个转折;五年,一个新坐标;五年,一个新期待。“十二五”,山西将谋求自身坐标的新高。


本文关键词:

煤炭 十二五

责任编辑:刘丽娟
中国振动机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
煤炭 十二五 ”更多相关资讯
 · 全国首套纯电轮斗连续采煤系统在雁宝成功出煤 (2025-01-09)
 ·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再创新高 (2025-01-09)
 · 2024年蒙古国煤炭出口量首次突破8000万吨 (2025-01-08)
 · 陕西煤业:2024年12月煤炭产量同比增长21.01% (2025-01-07)
 · 打造绿色低碳基地 实施高效智能开采 临汾市煤炭产业迈向“大型矿井”时... (2025-01-07)
 · 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下旬6类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2025-01-06)
 · 金沙县煤炭储配基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2025-01-06)

产品 贸易 企业 资讯 技术 展会  
产品搜索:
热矿筛 旋振筛 脱水筛 圆振动筛
直线振动筛 气流筛分机 高效重型筛 200拍击筛
螺旋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 振动输送机 链式输送机
振动给料机 复式给料机 双轴搅拌机 振动料斗
振动给煤机 旋振磨 振动磨 涡轮式粉碎机
振动提升机 斗式提升机 垂直提升机 立式振动电机
最新推荐新闻
云南出台办法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库管理...
中国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全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资源化利用率达95%,绍兴这家企业让建筑垃圾变身...
滁州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矿山生态修复样板...
甘肃建投榆中绿色矿业取得一种机制砂运输装置专利...
自然资源部发文!砂石矿企坚决杜绝!这14种被移出...
中国电建签约印尼中加里曼丹绿色煤炭运输项目...
利川市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浙江企业近1620.3万元中标时产300吨骨料线全套设备...
筛分通诚信企业推荐
  • 重型机械
  • 轻型机械
  • 电机配件
高服机械威猛振动四达振动
神宇机械万力振动北海矿山
河南万泰鑫鹰环保宇环机械
志远筛子王金特振动新乡威远
恒锦冶金中鑫机械朝阳振动
高服机械大汉振动筛天和振动筛
力天振动伟良摇摆筛重庆宏展
先臣机械三辰机械恒久振动
鑫达振动兴邦机械天惠通用
元升振动广建机械欧霖佳机械
盾牌筛网众鑫振动电机新乡振动电机
通达振动电机明电电气安泰筛网
金山网业金马矿机启航过滤
宏达振动惠宝振动电机宏达煤化设备
宝飞振动电机凡士通弹簧盾发筛网
一周资讯排行
陕西1.8亿吨超大砂石矿成功带料调试!...(01-03)
越界开采、非法牟利!四川公开通报4宗违法...(01-06)
拿证即开工!内蒙首宗砂石矿 “净矿” 完...(01-03)
"蚂蚁搬家"式盗砂治理之困!(01-02)
新疆铁路疆煤外运量首超9000万吨 同比增长...(01-02)
河北黄骅港煤炭下水量保持高位(01-03)
江西安源:废弃矿山修复“披绿”又“生金...(01-02)
央企12.5亿吨储量超大型砂石矿再传喜讯!...(01-02)
亳州市近3200亩采煤沉陷区变良田...(01-02)
总投资61.81亿元!浙江930万吨/年砂石项目...(01-02)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服务项目 | 筛分通会员 | 广告合作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申请友情链接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0371-56727233 振动筛分交流群① 58519197(满)② 107250318(满) ③ 87177774(未满) ④ 35419702(未满)
© 2007- 中国振动机械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850
客服邮箱: 本站法律顾问: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  
中国振动机械网客服:871792307 1321379918 技术:中国振动机械网技术支持:4973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