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及《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发现管理层对整个煤炭行业的态度已经相当明确。对此,我们将其总体概括为“抓大放小,抓优去劣,抓精弃杂”。而其中的“大”、“优”、“精”便是重点指向煤炭行业内的稀缺品种——焦煤。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国家要接二连三的出台一系列专门针对焦煤的保护性政策呢?该类政策又将对未来的行业发展与转型造成何种影响呢?
首先,就供给而言,我国优质焦煤资源事实上早已开始枯竭。国内主焦煤、肥煤仅占煤炭储量的4%和8%,属于极其稀缺的煤种。随着过去长期以来的私营小煤矿主的乱采滥挖、“吃肥丢瘦”、“采厚弃薄”,优质炼焦煤资源已经出现枯竭迹象。截至目前,在煤炭主产区山西(其炼焦煤探明储量占全国的57%),据测算,整合后的煤矿可采年限仅为30年,远低于正常煤矿50-70年的服务年限。同时,过去十年中,国内焦、肥、瘦煤产量实际并无增长,焦煤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炼焦需求极少的气煤、1/3焦、贫瘦煤。未来几年,焦煤产量的主要产区集中在山东巨野煤田、安徽淮北、贵州盘江等地,合计将释放约4000万吨焦煤产能,而传统的焦煤大省山西,其技改矿从2012年开始复产,预计2015年前将新增8000多万吨产能。但考虑到由于受到地质、资源枯竭等影响及山西技改矿复产具有不确定性,整合煤矿达产受限,上述的1.2亿吨新增焦煤产能有可能不达预期。
其次,就需求而言,在对焦煤总量控制及其不可替代的大背景下,对其需求将不断增加,而对诸如主焦煤、肥煤等优质稀缺品种的需求更将大大提升。在后工业时代,随着国家结构转型及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企业为了适应这样的趋势,采用高炉大型化策略是其所必选的道路。而大高炉对焦炭的品质有严格的要求,热反应强度(CSR)指标是重中之重,而该指标的提高只能通过增加优质炼焦煤的配比。目前行业平均焦、肥煤配比53%,重点钢厂为85%,这样的高级别要求将导致国内优质焦煤需求缺口逐年扩大。而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去产能化与转型升级时代,高成本、高能耗的小高炉将被淘汰,高炉大型化将大大推动对优质炼焦煤的需求。
因此,考虑到国内优质炼焦煤资源逐渐枯竭,即使考虑山西技改煤矿的复产,也无法改变国内炼焦煤紧缺的局面。具体而言,从供需两方面测算,到2015年,全国或将出现近1亿吨的焦煤缺口。
虽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调低GDP增速到7.5%,国际焦煤价格出现下跌,但介于焦煤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考虑到其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其价格中长期仍将水涨船高。而在这段期间,国内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同时限于国内供应量增长缓慢,已经开始更多的涉猎从海外进口优质焦煤。目前进口煤主要以澳洲煤和蒙古煤为主,但由于其价格急剧波动甚至长期高于国内产品价格,海外煤目前在主焦煤市场上仍只能扮演配角。但我们认为随着国内能源保护措施的逐渐升级导致供需缺口矛盾的继续深化,从海外进口焦煤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而实力强劲的企业,尤其是在国内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央企,或将通过直接收购来完成对上游资源的扩张。未来在焦煤价格不断上行的过程中,同时恰逢欧美金融危机导致其经济长期低迷的良机,企业进口优质焦煤的通道转向原先成本过高的美国及欧洲的趋势或将愈发明显,甚至不排除在目前的价格洼地中,将产生一轮海外资源并购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