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申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日前建成投产,标志着申丰集团水泥产能规模已达1000万吨。该项目是申丰集团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的配套工程,总投资约2.9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消耗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60余万吨,新增就业岗位150余人。图为申丰水泥粉磨新线一角。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第一批生产线名单,名单共公布了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新疆等多个省份的108条生产线。
据了解,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曾组织专家分赴河南、吉林对申请准入公告的水泥生产线进行现场复核。专家组依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对照企业申报材料认真察看生产现场,检查质量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社会责任等有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出具现场复核意见。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负责人表示,当前水泥行业一要坚决控制总量,逐步提高准入门槛,抑制水泥熟料盲目扩张,防止违规布局建设,加大淘汰落后力度,逐渐压缩过剩产能;二要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做大做强;三要以熟料产品为核心,大力延伸产业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单位熟料产品创造的工业增加值最大化;四要研究开发适用于水泥行业的脱硝技术,狠抓节能减排,注重技术改造,实现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最小化;五是发挥水泥窑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和谐生态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
目前水泥工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云南部分水泥企业曾致信中国水泥协会,称云南省人均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即将超过2.5吨,而当地有的政府只要招商引资政绩,无视国家产业政策违规审批,仍然拟在云南省建设水泥生产线。
新增产能屡禁不止,竞争加剧,云南水泥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并处于限产、停产状态。
孔祥忠表示,中国水泥行业产能已不是阶段性的过剩,并且产能过剩的程度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国家早将水泥行业纳入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于2009年9月底就发布《国务院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38号文),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水泥产能进行限制。然而,水泥产能却是越限越大。究其原因,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业内专家表示,地方政府有业绩政策,水泥又是很大的投资项目。中央规定不能审批,有些地方发改委就突击做一些空白文档,先把日期填好、章盖好,更多时候对一些违规企业或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枉顾产能过剩的事实,继续鼓励、欢迎外部投资者的到来。当然,不排除有些项目是之前通过审批遗留下来的。
从企业的角度看,水泥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有跑马圈地的动机。水泥是资源型的行业,要占领资源,企业就必须把项目建起来。尽管现在市场行情不好,但将来肯定会好,因为资源肯定是有限的。而大的水泥企业也确实有这样的财力和实力来这么做,因为水泥行业的规模效应很明显,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竞争也就更有优势,因此大企业较少考虑短期利益。市场低迷,需求疲软,工信部将加快推进水泥准入管理,与淘汰落后产能双管齐下。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第二批名单,涉及16个行业共182家企业。其中水泥行业被淘汰企业达58家,是第二批淘汰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在今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淘汰名单中,水泥行业被淘汰企业更是高达1053家。
尽管水泥行业淘汰企业数量之多,但是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水泥产量并未因此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全国水泥产量19555万吨,同比增长8.7%,1~8月累计水泥产量达138146万吨,同比增长5.9%。然而,另一方面,水泥利润总额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22.8亿元,同比下降51.4%。
专家观点
遏制新增水泥产能 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当今我国水泥产能全面严重过剩,产能过剩带来的突出问题是水泥价格低迷。10年来,与水泥相关的钢铁价格实现了翻番,与水泥生产密切相关的煤炭价格也翻了两倍,而水泥价格10年来一直是在350元/吨上下徘徊,行业价值严重缺失。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源严重浪费,使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据有关报道,截至2011年底,水泥总产量已达20.8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58%。其中,新型干法(以下简称NSP窑)已占总产量90%左右,人均水泥占有量是欧美发达时期人均水泥占有量的一倍以上。按照国发【2009】38号文件要求及国家发改委通知,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投产的在建项目、已核准未开工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须经发改委组织论证和核准。对所有拟建的水泥项目各省、区、市一律不得核准或备案。事实上,在2009年38号文颁布以来的短短两年时间,中国水泥产能增长了近10亿吨,水泥产能从2009年开始,直至2011年底已经翻了一倍。而自2009年之后的几年,成为中国水泥产能增长最快的时期。
如何处理当今水泥产能全面严重过剩的局势,笔者提出建议:一是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迅速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得力措施,坚决、果断、迅速地遏制新增水泥产能,马上停止在建生产线,取消拟建的生产线。
二是淘汰质量不稳定,能耗高,环保不达标的早期建设的生产水平欠佳的NSP窑生产线和尚未淘汰的能耗高的湿法窑和中空窑。
三是明确先进和落后的标准是:产品质量、能耗、环保、安全生产。多年来,有些人不是用这些标准来衡量先进与落后,总在宣传NSP窑先进、立窑落后,使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建了些小型的能耗高的NSP窑,结果使NSP窑迅猛发展,造成我国水泥产能全面严重过剩。
四是建议在建或拟建的水泥企业从国家全局和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应主动停建或取消拟建计划,走绿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五是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共伴生矿及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为完成这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我们将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建设绿色生态水泥企业,并明确绿色生态水泥企业的相关概念。 (周 沛)
相关报道
政策“托底”水泥行业不再“水”
坐了一年多“冷板凳”的水泥基建股终于彻底被国家发改委的批文唤醒。截至9月14日收盘,A股市场上的水泥概念板块几乎全线飘红。这一切均得益于国家发改委稳增长的有力举措。9月5日和6日,发改委连续批复了60个项目,主要涉及公路建设、港口航道改造、污水处理等,项目投资过万亿元。尽管此次投资与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不可同日而语,但不能否认,机场、公路、地铁等项目建设均有利于提振水泥行业。
业内人士指出,与国家发改委5月份的那次密集批复相比,近期的密集批复对水泥行业的未来需求将产生较大积极影响,预期于明年逐步显现,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项目多集中在清洁能源方面,属于产业结构性调整,而此次密集批复的项目多集中在城市轻轨和公路等基建方面,这些行业均属于对水泥行业影响较大的下游需求方,因此对水泥行业的利好程度远超5月。
水泥是拉动型产业,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4万亿”政策的影响,全行业经历了一次从繁荣到低谷再到复兴的轮回。随着上一轮投资潮的结束,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放缓,水泥行业在今年上半年表现萎靡。但随着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始,实体经济可能结束“大跃进式休克”,常态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复苏指日可待,水泥行业有望再一次完成从低谷到繁荣的转变。
不过,除了政策利好外,水泥行业也已经挥别市场淡季。业内人士表示,8月底,国内各区域的水泥需求均有所回升。在需求向好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主导企业开始协同提价,以改变亏损的经营状态。
同时,从下游市场需求看,雨水、农忙等影响因素消除后,农村市场需求恢复较快,其他重点工程和房地产项目的需求情况恢复一般。目前,全国的水泥价格已基本止跌,需求状况较今年第一季度已有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不少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出现亏损,而下半年是销售旺季,企业的亏损局面不会一直持续。在需求的支撑下,整个行业存在提价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水泥行业需求环比有所恢复,但不明显,出货量为正常年份同期的80%左右。部分地区水泥价格有20元/吨左右的环比上涨,上涨后能否企稳或进一步提升取决于企业之间的协同,但目前大企业销售策略存在差异,协同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另外,小型水泥企业有丰富的周期经验,短期低迷难以使其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