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公害;城市外围不少地方已经成为建渣倾倒的垃圾场,这种现状必须改观——昨天市建委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学习市政工程建渣就地消化举措,同时宣布以后中心城区市政工程建渣将全部实现现场100%利用。
曾经的垃圾变成各种建材
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天府大道边的某工地看到,曾经因修建下穿隧道而产生的建渣,如今已经变成了路缘石、实心砖等各种建材。
“这都是通过无害化处理实现的。”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修建下穿隧道,需要对路面进行破除,所以会产生大量建渣。这些以往只能作为垃圾拉到城外进行倾倒或者填埋的建渣,在破碎机等机器的协同处理下,实现了“变废为宝”——挖掘机首先将建渣铲进破碎机;破碎机“吃进”建渣后,马上进行“咀嚼”,大块大块的建渣进到破碎机,出来的却是直径从31毫米到不足1毫米的小水泥块。这些大小不一的水泥块又被“吞进”筛分机。进行筛分机的筛分,各种规格相同的水泥块被分好,然后沿着不同的出料口被“吐出来”。整个过程非常快。“破碎机每小时可以破碎750吨建渣;以分拣两种为例,筛分机每小时可以分拣500吨。一个两层的小楼,差不多半天时间就可以从建渣变成建材原料。”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而由建渣生产的这些原材料,可以用于铺筑道路基层,也可以制砖、砂浆、混凝土。
直接减少巨额垃圾处理费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个位于天府大道的下穿隧道,在此次施工中,共产生建渣7000余立方米,而此次没有一车建渣外运,全部实现就地利用。
“以往这些建渣只能拉出去填埋或者倾倒,运费、填埋等费用,算下来每方大概要60元,而现在这部分费用被全部节省下来,这一个工程就可以直接减少40余万元。”不仅少花了钱,而且还节约了工期。“现在河沙、道路基层等材料比较紧缺,而建渣利用马上处理马上用,不用等时间,不耽误工期。”
实现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
昨天,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历史阶段,旧城改造、道路和地铁建设、基坑开挖等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数量巨大,每年约为5000万吨。假如以传统的填埋消纳为主的方式进行处置,将浪费大量土地资源。为此,我市学习国外及我国东部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绿色建筑行动工作,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促进建筑废弃物处置方式的提升转变,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
“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采取这种‘零排放’的建渣处理方式,还做到了废物利用,同时减少了对河沙、石头等自然资源的使用。”该负责人表示。而在处理效率上,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建渣非常快。“目前这个工程是我市在中心城区针对市政工程的第一个试点工程,以后中心城区的市政工程都将实现建渣的100%就地消化。”昨天,市建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