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成小山的生活垃圾,在垃圾处理装置的运作下,仅1个多小时,被全部分拣出来……金属、织物等直接回收,塑料则被压缩处理成塑料颗粒,再次投入使用。近日,河北保定清苑农民刘子光父子因发明了垃圾处理设备,成了村里的“名人”,国内外不少客商、机构前来洽谈合作,他们的垃圾处理设备已在北京、陕西等地开始运行。
垃圾处理车间全貌
谈起自己的发明,58岁的刘子光感触颇多。“即便是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路边、草丛里也能看到不少垃圾袋,有时还会"起堆堆"。前些年刘子光时常外出销售农业机械,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子光在展示经垃圾处理设备分离后,加工成的塑料颗粒。
当时,刘子光正在研制“塑料捞料机”,他所在的刘指挥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是塑料加工大村。“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捞塑料,那生活垃圾能否分门别类给"捞"出来呢?”这一念头成为刘子光研发垃圾处理设备的初衷。
刘子光小学没毕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年轻时就开始接触农业机械,多年下来,那些农业机械的原理和构造已经被他摸得“门儿清”。
“我爸当时就像是着了魔一样。”提起研究垃圾处理机,刘志孟很佩服父亲的投入和执着,“一开始我们也没有啥参考资料,都是我父亲自个儿琢磨。自从研究这设备,家里前些年搞机械挣的那些钱都搭了进去,还借了不少钱。”
2008年,经多次实验,刘子光发明了第一代垃圾分拣机,日处理垃圾量达到50吨,分拣率达50%。父子俩没有因此止步,而是继续将一车车臭烘烘的垃圾拉回家进行实验,随后研发出了生活垃圾破袋粗选机等6项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的一项机械系统发明让资深机械工程师也赞叹不已。
2013年2月,首次尝试加入塑料水洗造粒机系统的第二代垃圾处理设备正式诞生,它不仅能进行重物分选、震动筛分、风选,还能对大塑料袋包裹的垃圾进行破袋、清洗、回收,节省了90%的人力,分选精确率提高到70%。
紧接着,2015年初,他们研发出第三代“数控”系统垃圾处理设备,能分拣11类垃圾,分拣率达97%。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来算,每天可分拣处理垃圾500吨。刘子光曾经估算过,按照三代机的分拣能力,一天差不多能分拣60万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果有20台机子,就能解决近千万人口的日常生活垃圾分拣难题了。”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是刘子光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经过精确分拣后的垃圾,更便于回收,织物可以制成压缩燃料或大棚用的棉被,废旧塑料可以制成环保再生颗粒、燃料油、防水材料等,金属直接回收再利用……
“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循环利用是大势所趋,垃圾处理设备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父子俩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