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气势磅礴的大雨之后,德铜大山厂草树深翠,机器轻鸣,厂房在崇山峻岭之间更显雄伟。全国技术能手李全胜深情地望着眼前这一切,在大山深处整整奋战了25年,深邃的大山依旧美景处处,生机无限。
征战洋设备——朴实的胜利
从小,父亲就用汗和泥在李全胜的内心深处镌刻下了一座矿工的雕塑。1990年,技校毕业的李全胜也回到了矿山,继写着父亲那质朴的形象。
德兴铜矿是中国最大的铜矿山,这里的采选设备不仅规模最大,而且技术最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刚参加工作时,领导就将李全胜带到一个庞然大物—— Φ5.5×8.5m溢流型球磨机面前,对他说:“它今后归你管了!”从此,他当上了大山选矿厂第一批球磨机操作工,与这个洋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
站在庞大的球磨机面前,他彻底傻了眼:“我一个技校刚毕业的工人要怎么办?”可是,每天汹涌而来的矿石由不得他退缩,下道工序由不得他退缩,朴实的性子更由不得他退缩。责任面前,只有奋勇前行。由此,他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
“李全胜就像一头牛,认定的事情,是怎么也要钻进去,弄清楚,想明白的。”同事都这样形容他;为了寻找生产运行规律,李全胜在设备旁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忘记赶车回家,同事们说他“容易遗忘时间”;为了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已摆满了整个书架,大家称他是“工段的百科全书”。
但光凭这些还不够,要征服洋设备,关键是要“有心”。
球磨机筒体衬板到了一定时间就要更换,且更换流程极其复杂,繁琐到了没人愿意去干的地步。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带着这个问题,李全胜独自开始了摸索。没人逼着他去这么做,但驱使李全胜的是学技术、练本领的决心。一次次的更改数据,一步步的耐心实践,2007年3月,他发明的球磨机筒体衬板更换开路新法,将衬板开路由筒体内改为筒体外开路,大大缩短了衬板开路时间。而这种开路新法于2009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二十多年来,李全胜先后有11项国家专利、21项技术改造和60条建议被采纳实施,在2010年,他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李全胜也从一个朴实的德铜矿工,成长为了一名征服洋设备的全能高手。
鏖战半自磨——勤奋的胜利
后来,李全胜成为了大山选矿厂磨浮工段中控室组长,不仅要负责指挥生产,更重要的是,处理生产中各种技术难题。
2010年11月,大山选矿厂迎来了发展的新春天:国内规模最大、改造难度最大的2.25万吨/日半自磨系统即将投料试车,该厂的日生产能力将由6.75万吨迈向9万吨。同时,最大的挑战来了:新老系统对接,只能利用年检短短的10天完成。
怎么办?如何才能做到年检和扩能改造两不误?为了不影响生产,他只能整晚整晚地编制预案。
怎么干?如此大的施工难度,李全胜只有自己把关,才能心安。他干脆携带行李、干粮蹲在现场,组织全工段300人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万人惟一心,何敌不摧,何敌不克?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李全胜带领同事们鏖战在半自磨系统改造现场,创造了提前2天完成任务的纪录,创下了标准高、质量好、进度快、流汗不流血的好成绩。
酣战生产线——温情的胜利
然而,就在他酣畅淋漓地奋战在生产线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时候,作为丈夫和父亲,李全胜显得黯然失色。
妻子怀孕待产时,新房也正在装修。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成为了工段“降低石灰消耗课题组”副组长。一边是急需照顾的家庭,一边是紧张繁忙的工作,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请个亲友来照料妻子,照看装修。随后一心扑在了生产现场。
也就是在那一段日子,李全胜对一段浮选石灰乳添加流槽进行了改造。为实地测算流槽改造坡度,他徒手爬上了6米高的钢架。钢架上无路可走,他双手扶着“V”字形角铁架,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一点一点挪动,就这样,确定了流槽改造坡度。等他从钢架上下来的时候,两脚已满是血泡,举步维艰。
经过一番苦战,他使石灰单耗由3.8kg/t下降为2.96kg/t,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这个项目也获得了江西省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
悠悠青山,证道传奇。无论是降服洋设备,还是攻克大难题,他都全力以赴,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无论是个人获荣誉,还是集体受表彰,他依旧埋首耕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全国磨矿分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全胜成为了矿山的“活名片”。面对数十份荣誉,朴实的李全胜微微地笑了:“父亲一直教育我,做事要负责,做人要感恩;我一定会以必胜的信念,去战胜每一个困难,因为,我爱这座大山,我爱这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