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换技术——选煤工业突飞猛进
中国选煤技术和装备从依赖进口,到仿制,再升级到自主研发并且部分选煤设备已经成功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传统矿业强国;从跳汰工艺为主升级到高度自动化的全重介工艺经历了不到10年时间。中国煤炭的黄金10年,选煤工业是完完整整地吸收了世界范围的技术精华,并升级利用。相比同时期的非煤矿山,选煤技术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执行的非常成功(截止到目前为止,非煤矿山的大型装备,依然严重依赖进口产品)。
图1 十年前选煤厂的主要情况
图2 现在中国主要的选煤厂形态
2、中国选煤技术快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市场推动:中国煤炭产销两旺,需要大量的新设备,纯粹依赖进口已经无法满足中国选煤工业的发展。促进国外公司引进技术,在中国本地组装或制造。
卓越的选煤人:选煤业几大工程服务商的创始人具有敏锐的眼光,工程技术团队也具有超强的执行能力,能快速吸收、消化国外技术。
研发周期短:本地的市场能力又能快速的试用新设备。设备从测绘-改进-开模-样机-规模化生产的研发周期短。
3、 黄金十年主要工作:引进来,走出去
——国际交流频繁,走出去艰难。
引进来:黄金十年的前五年,中国公司做的事情几乎都是引进来。国际工程公司和海外选煤设备制造商在中国各大设计院和煤矿频繁开展技术交流,寻求本地化合作。第二个五年,中国公司开始走出去。开始向印度等选煤技术落后的国家输出设备和整体选煤厂工程设计及交付。其中,有少数卓越的制造商,已经成功打开了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高端市场。
走出去:以“走出去”为主流的交流和国际市场开拓,是近期才形成的趋势。
形成“走出去”这个趋势的一个原因主要是黄金十年后,中国需求放缓,煤炭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市场对选煤工程和设备的需求急剧下降。十年间形成选煤设备制造产能已经过度炮和,逼迫设备制造商和工程技术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加上“一带一路”效应。选煤技术提供商们有动力赚取外汇。
3.1 走出去的懵懂期
走出去,对于中国选煤技术提供商们来讲,大多数仍处于懵懂期。跨国文化的沟通,不同的商业规则,如何本地化,国外法律及合同条款,贸易人才缺乏,汇率波动处理等都是绝大多数选煤技术提供商“走出去”的短板。
3.2 核心问题: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是最大的问题。
懂选煤,外语好,有国际项目执行经验。仅这三条,就可以将目前中国大部分选煤工程师或销售精英排除在外。在过去几年引进来的技术交流中,因为专业翻译不懂选煤,在技术交流的口译时闹过很多笑话。比如:在翻译dense medium bath的时候,翻译结果是“重介质澡盆”,实际是重介分选浅槽;在翻译flotation tank的时候,翻译结果是“浮游坦克”,这坦克还上天了?实际应该是浮选槽。这样的事情引进来的时候可以慢慢消化,走出去时如果还是“翻译+工程师”对外交流,将造成很多误解,也会带来降低专业度的负面影响。培养工程师的外语,是必须要做的,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无障碍交流的水平,尤其是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技术交流,还有后期的商务谈判。
3.3 思维局限
思维局限,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做市场开拓和合同签订,有没有公司外聘了咨询机构或律师?笔者的印象中,就算是合同额数亿的大型总承包项目,也没有外聘律师审阅合同细节的。如果执行国际项目,或大金额的成套供货,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给自己刨坑。无论是在澳洲这样的高度诚信市场,还是印度等价格敏感市场,没有“本地化经验导入”都会付出代价,这也是目前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走得不顺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小时300-800美金的律师费或顾问费,就可以直接导入本地化的经验,从而将合同中的隐患和风险最大化地提前消化掉。当然,前提是“找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