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消息,“自从这个垃圾焚烧炉修好后,什么都感觉不到,什么烟都看不见,什么味道也没有了。”1月26日,贵州省黔西县红林彝族苗族乡渔塘村三组村民曾军在向记者介绍当地已建数月的无烟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时高兴不已。
![图为正在生产的垃圾焚烧炉无烟无味](/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601/724067001453952512.jpg)
图为正在生产的垃圾焚烧炉无烟无味
在“垃圾围城”现象尚未彻底解决的当下,“垃圾围村”困境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不久前,十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前,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治理。据住建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仅生活垃圾部分,若按每人每日产生0.5公斤计算,一年就可产生约1.1亿吨垃圾,这还不包含农村地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农村工业废料等。
目前农村对垃圾的常见处理方式是随意倾倒,这样会造成二次污染,被戏称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或是采取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但收效甚微。因此,破解“垃圾围村”困局,实现标本兼治刻不容缓。
曾军家的房屋修建在渔塘村三组牛掉岩,紧邻黔西县红林乡垃圾焚烧厂,“以前每天全乡的垃圾都要倒在我家隔避,臭气熏天,有时风一吹垃圾就会满天飞,用明火焚烧更是乌烟瘴气,实在难忍。”他觉得长此以往,家人的健康会受到伤害,也曾多次想举家搬迁,但又无力实现。新建了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后,他所有忧虑都取消了。
据介绍,黔西县红林乡无烟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由当地青年企业家贵州顺鑫实业集团董事长付顺坤引进,旗下黔西富贵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打造,在原垃圾填埋场基础上建立。
记者现场看到,附近村寨分散,住户零星,交通便捷,垃圾焚烧炉正在焚烧垃圾,看不到一点烟尘,走进观察也闻不到任何臭味。
“当时我在浙江看到后,就把它引过来,组织专家团队一起建立,这是我国第一套真正达到无烟无害化的垃圾处理系统,我的目标是每个乡镇都能拥有一套我们的系统。”付顺坤告诉记者,该系统已获得“节能减排无烟锅炉”、“废气净化器”等无害化处理垃圾专利,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
据了解,该系统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方法,利用850 °高温破坏、改变垃圾的化学结构,使之完全分解。采用垃圾自然式焚烧后通过排放,以无烟处理设备通过吸附塔降温,把粉尘里面的颗粒物沉淀,再将烟通过水无害化处理,从而达到无烟的排放处理。具有无需助燃物、一次点火永不熄灭、24小时燃烧、一人就能操作、可用15年、日处理垃圾量8吨左右等特点。此系统适合区县及乡镇使用,每套安装费用在18万左右。
付顺坤说,每天会有一辆垃圾运送车在各村收集垃圾,再运到垃圾焚烧厂统一焚烧。垃圾焚烧过后再将灰渣进行筛漏,细灰用作有机肥栽种庄稼,或提供给水泥厂生产水泥,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我们乡过去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已变得干净整洁、清新靓丽了。”谈及环境卫生的变化,红林乡党委副书记吴道赟坦言,原来该乡垃圾污染比较严重,尽管每年投入20万环保资金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现在有了无烟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后,全乡11个村20580人每天5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得到彻底的解决”。
目前,毕节各级相关部门纷纷到黔西富贵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无烟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还向多个乡镇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