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层面:大型化、安全可靠性、节能环保
选煤设备的大型化是必然趋势。自2002年以来,中国新建的选煤厂项目有35%以上都属于大型选煤厂(年处理能力大于500万吨/年)。尤其在2008年以后,在内蒙古、山西省、陕西省、安徽省等几个主要煤炭工业基地,投资建设了大量的超大型选煤厂项目(年处理能力大于1000万吨/年),其中部分选煤厂项目的年处理能力超过了1500万吨/年,如神华集团的大柳塔选煤厂(处理能力为3400万吨/年),山西焦煤集团的斜沟选煤厂(年处理能力为3100万吨/年)等。“十二五”期间,各地规划的拟建选煤厂项目已经开始做报批以及相关的筹备工作,在这些规划的选煤项目中,大部分的处理能力都在500万吨/年以上,部分项目的规模甚至在1000万吨/年,乃至1500万吨/年以上。
大型选煤厂项目为了简化管理和减轻系统维护的难度,都会想方设法减少系统和设备台数,而设备大型化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目前,中国制造的选煤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大型化,但是设备大型化以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
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大型国产选煤设备中,整体性能表现良好的并不多见,很多设备的稳定性依然与世界一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现了设备大型化后,未来几年时间里,国产选煤设备需要解决设备稳定性这个重大难题。
节能环保也是必然的趋势,随着社会和政府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部分选煤设备需要解决吨原煤电耗过高的问题;在介质回收方面,还需要解决吨原煤介耗过高的问题。
2. 行业层面:整合
近几年以来,各地政府均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整合,“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中国煤炭行业要实施大集团战略,并持续加大对13个煤炭基础的建设。这些都将对选煤设备在构建品牌、产品升级换代等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由政府主导的行业变革在提供巨大市场机遇的同时,也会促进整合选煤设备行业市场的重新洗牌。
除了山西、内蒙古、山东等传统产煤大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外,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等也开始推进煤炭资源整合。这些地区的煤矿单井产量小,但是整合后都有规划建设群矿型的大中型选煤厂项目。
目前中国选煤设备制造业分散,拥有完善产品线的制造企业凤毛麟角。未来5~10年,在各类煤炭资源整合的推动下,选煤设备制造企业间的并购和重组将会加速。将由目前的散乱局面整合为最终由几家巨头分享市场的局面。这几家选煤设备巨头都将拥有完善的产品线,实现规模经营,并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
3. 企业层面:成套化 + 服务化
当今发达国家的选煤(选矿)机械制造企业在向跨国、大型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他们一般通过不断的兼并和收购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目前国际上形成了几个产品线非常完善的选煤(选矿)成套化的机械制造企业:丹麦的斯密斯(FlSmidth)公司、荷兰的天马(TEMA)公司、芬兰的美卓矿机(Mesto)等。他们的产品供应到全球主要的矿业国家,如:澳大利亚、南非、美国等,并已经在中国和亚洲市场占据了独特的市场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巨头之间为了拓展国际网络和进一步完善产品线也会相互并购,前前几年FlSmidth就并购了Ludowici。
中国本土的选煤机械制造企业起步较晚,现在仅有少数几家公司初具“成套化”的雏形,而大部分国内的选煤机械制造商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产品,并且大多数为低端产品,主要零部件依赖进口,竞争相对激烈,能提供成套设备的企业很少。
根据国外同行业的发展历史和国内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未来这个行业自身的发展将逐步由“单一产品制造”向“成套装备”转变,成套装备将成为发展趋势和市场热点。煤炭企业购买成套设备,可节省采购时间,提高设备协调效率,加强设备维护和备品备件的供应效率,更方便售后服务。国外的经验是,如果某个矿山在选煤厂中采购了大量的某一个制造公司的设备,后期的设备维护效率、备件供应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表现都非常好。部分矿山还选择将设备维护和备品供应外包给设备制造企业,享受由设备制造企业提供的专业的增值服务,矿山的管理效率也因此获得极大的提升。目前,在国内也出现了这类设备维护检修外包的服务模式,由于设备制造公司对自己的产品非常了解,能够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时也更容易找到问题所在。目前这个服务模式刚刚兴起,主要有大同煤业集团塔山矿选煤厂、同忻矿选煤厂;淮南矿业集团刘庄矿选煤厂等试点项目。采用了这种服务模式的煤炭企业已经获得了经济回报:设备和系统稳定性获得提升,保证了连续生产时间,生产了更多的精煤,从而获得了经济回报。
向“成套化 + 服务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研发和产品更新是一个方式;有实力的大集团并购一些具有高品质单一产品的小公司也是一种方式。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大型选煤(选矿)机械制造企业都开始进入到资本市场,有的已经成功上市,大部分正在筹备上市。大集团上市后拥有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未来在完善产品线这个战略上,会较多的采用并购的形式,这些都将加速行业内部整合,最终形成由几个能够提供“成套化 + 服务化”的大集团垄断中高端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