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厦门市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到2018年底,全市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将达4000吨,焚烧处理率达80%以上。26日上午,市政府召开的城市管理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中,环卫水平提升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两项环卫工作的变化有何意义?目前进展如何?昨日,记者对岛内外的垃圾处理厂实地探访。
【焚烧处理】
产生热能用于发电,大大节省填埋空间
目前:日均焚烧处理1600吨,累计发电4.83亿度
据市市政园林局介绍,目前全市日均产生垃圾超过4000吨,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焚烧发电、分拣再利用和填埋处理,其中半数以上运往东部固废中心填埋处理。记者了解到,垃圾填埋无法实现垃圾资源化处理,而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些垃圾很难降解,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厦门市环境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世清介绍,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时,大部分能转化成热能,只会剩下约10%的炉渣无法完全燃烧,不过这些炉渣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用于制作环保砖,或者铺路。全市现有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别位于湖里、海沧和翔安,日均处理能力共1600吨。截至去年10月,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以来,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218.2万吨,发电4.83亿度。
未来:岛外两个厂二期将开建,各“扩容”1200吨
目前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距离“日处理能力4000吨”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该如何实现?黄世清说,海沧和翔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将开建,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这两座垃圾焚烧场的二期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都为1200吨,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成2018年的目标值。
昨天上午,记者在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看到了一根高度超过80米的烟囱。垃圾焚烧会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黄世清解释,发电厂是采用机械式炉焚烧,烟气处理采用“半干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净化”组合工艺,经过层层处理后,排放的烟气都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
【智能分拣】
厨余垃圾分拣出来后
可制成肥料或生物柴油
目前:日处理150吨,但只运来50吨
市市政园林局称,未来我市垃圾分类主要分为4种: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昨天,记者在东部固废中心看到,瑞科际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再生示范工程(BOT)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行,可日处理150吨厨余垃圾。该公司项目负责人之一唐国臣介绍,目前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还在起步阶段,每天约有50多吨垃圾运过来处理。
未来:日处理500吨,每吨发电250度
记者了解到,这套厨余垃圾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分解分离系统、分选系统、精选系统、产品系统等,逐级提高纯度。核心技术是通过工业湿法流程,将混合垃圾全自动分解、分离,然后采用工业精选技术,进一步提炼。据了解,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发电,也可提炼制成高蛋白饲料、生物柴油等。按照我市批给该公司的特许权规模,未来日处理量将可达500吨。
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后坑的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了解到,该厂目前已经建成日均分类分选500吨-800吨的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智能化分选以及人工分拣等对进厂垃圾集中再分拣,提纯垃圾中的有机物料(如菜头、果皮、草木枝叶等)生产沼气并用于发电,剩下的沼渣加工成有机肥,用于园林绿化。据了解,平均每吨有机垃圾可产出沼气120立方米,可发电250度。
市市政园林局介绍,针对医疗、电池等有害垃圾,东部固废中心未来也将建设专门的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