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闻邦椿,东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振动利用工程学科主要奠基者。
1930年9月29日出生于杭州,1951年考入东北工学院机械系。
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IFT·MM)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振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曾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等职。
曾获国际科技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10余项。
在东北大学的校园中,每当一位88岁高龄的老教授出现,总是能够收获学生们尊敬的目光。
这位老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走路无需别人搀扶,说话时更是思维敏捷、侃侃而谈,岁月在他身上似乎只改变了他的外貌,而他的精神与内心世界却随着时间而更加丰盈。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领头人,我国振动工程领域的开拓者,我国机械行业的著名专家。
风华正茂时罹患淋巴结核
很多人并不知道,为辽宁工作了一生的闻邦椿,其实出生在浙江的一个理工科世家。
闻邦椿的父亲闻韶毕业于杭州测绘学堂,是一位大地测量高级工程师,叔叔闻诗是北京大学物理系高材生,并在法国南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从小,闻邦椿就对理工科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不仅制作了活塞可以运动的木制蒸汽机模型,还修好了家里沉睡多年的两座挂钟。这种在机械领域的独特天赋,为闻邦椿确立了攻读理工专业的意向。
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场疾病悄悄地向这个年轻人袭来,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1947年,17岁的闻邦椿患上了淋巴结核。在当时,淋巴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闻邦椿的患病让他的高中学业不得不断断续续休学了一年。
1949年5月,闻邦椿的家乡温岭解放,南下的第三野战军急需补充有文化的青年,病情有了好转的闻邦椿和同班三十名同学响应政府号召,参加21军文化干部训练班。在此期间,他学习了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中共党史等课程,并且在学习结束时被评为“学习模范”。他的社会认知和政治觉悟有了质的提高,开始认识到“一个人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要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考入东北工学院
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
然而不久后闻邦椿的颈部淋巴结核复发,他不得不于1950年12月复员回乡。
对于一年多的军旅生活,闻邦椿曾回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这样一段十分难得的经历,使我获得了在其他的社会经历中难以得到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退伍回乡的闻邦椿曾帮助当地政府做一些文化工作,家庭也曾考虑他的身体状况策划让他就任小学教师,但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台州中学继续完成学业,并于1951年夏顺利考入东北工学院机械系。
在东北,闻邦椿开始了他人生中另一段重要而悠长的岁月。
大二时候,闻邦椿的颈部淋巴结核复发,并已发展到大腿根部,病情非常严重。幸运的是,新发明的结核病特效药——链霉素恰在此时开始临床使用。尽管价格十分昂贵,学校卫生所还是不惜代价,将该药用于闻邦椿的治疗,很快治愈了他的顽疾。
这件事对闻邦椿的触动很大,一方面,他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力量;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感恩于学校的关怀,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以作回报。
著书立说
奠定在“振动利用工程”领域地位
摆脱了疾病的闻邦椿,开始全心投入学业。
他在东北工学院的校风和学风很好,个人学习也十分努力,大学四年他成绩优异,1955年毕业时,成为被学校选留的八名研究生之一。1957年闻邦椿以研究生毕业考试五门全优的成绩获得毕业文凭并留校任教。
留校后,闻邦椿立即参加到系里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宫荣章主编的《选矿机械》中,他负责该书《概论》等章节的撰写。宫老师对其工作多次予以盛赞:“《概论》概括了全书的主要内容,思路清晰,叙述系统,使人容易了解和掌握选矿机械的概貌。”“闻邦椿同志具有很强的组织课程内容的能力,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教师。”
从1970年开始,以多年科研和教学的积累为基础,闻邦椿开始著述《振动机械的理论和应用》一书。这本积年之作奠定了闻邦椿教授在“振动利用工程”领域的学术地位,也为创建“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创造了条件。
此后的几十年间,闻邦椿在学术上不断取得成就,获得了第36届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获“尤里卡”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形成振动利用工程、振动同步理论、工程非线性振动和转子动力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由于在科研中作出的突出成绩,他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更名为院士)。
在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他培养了二百多名该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4年,在其推动下,振动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下成立。振动利用工程由此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一门学科。
科学方法论
源于不断的总结与创新
让闻邦椿几十年仍旧念念不忘的,是大学时读到的一本书《逻辑学》。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当初自学了逻辑学,分析和研究各门学科的内在规律和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由此也可以说,大学的系统学习为我日后的成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为我打下了良好基础。”闻邦椿总结说,“我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善于梳理总结的人。”
因此闻邦椿坚信,这些启发了他,让他走上便捷通道的方法论,应该被总结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让更多人有机会获得借鉴。
于是闻邦椿将自己的晚年研究投入方法论之中。“科学方法论可以应用于产品研究开发和设计、系统化科学实施、创建新产业和新事业、规划制订等,适用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任何领域。应该尽最大努力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应用于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做人做事等各种工作中,同时在推广过程中应该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即采用专家系统,使科学方法论真正成为指导一切工作的利器,使它成为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闻邦椿告诉记者。
2004年,闻邦椿受聘为东北大学“重大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关键共性理论与技术”“985工程”创新平台的首席教授,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现代产品设计方法体系,2010年主编六卷本《机械设计手册》时,将上述设计方法体系融入手册内容中,该手册后来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耄耋之年不忘创新
再次以总结方法照亮别人
如今,闻邦椿已经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方法论的书,如《创新创业方法学》《实用科学方法论》《产品设计方法学》《学术论文撰写方法学》《顶层设计原理 方法 应用》以及适用于从小学生到博士生的《方法论浅谈》等。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与其花在玩手机等荒废时间上,比如花在思考和总结上面。”在闻邦椿看来,正确得当的方法论可以让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变得聪明。
“方法论可以用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都可以总结出方法的。”闻邦椿设想,今后可以在一些城市设立对“缺乏做人、做事经验”的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服务中心”,帮助他们找到更快、更好的做事方法,以使他们步入良性的轨道。
如今,88岁高龄的闻邦椿,依然健康、健谈,会用电脑和五笔打字。每天他按时到办公室工作,正在写作《课堂讲授方法论》《课程学习方法论》,孜孜不倦地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化为文字介绍给更多的人。
“总结与创新,永无止境!我已经出版了80本书,我的目标是出到100本书,成为理工科里出书最多的院士。”说到这里,闻邦椿愉快地笑了,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漾出活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