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袁家村铁矿,巨大的矿车忙碌地穿梭在采场,优质的矿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回太钢本部。这个曾经由于矿质复杂而长期成为呆滞资源的亚洲最大露天冶金矿山如今已是太钢重要的“粮仓”。
太钢袁家村铁矿选矿技术曾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其中也有太钢袁家村铁矿选矿部主任李煊生一份功劳。
面对荣誉,李煊生少言寡语,有点腼腆,但说起太钢袁家村铁矿选矿部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他却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1989年,李煊生成为一名采矿工人。从普通采矿工到选矿磨选工段段长、生产技术组组长、矿生产科科长、球团厂副厂长、矿副总工程师,再到现在太钢袁家村铁矿选矿部主任,李煊生说:“选矿部和我随着矿山的发展一起成长,刚成立时,还很青涩,经过大家努力,现在已经成长为优秀团队。”
2011年,李煊生从峨口铁矿来到太钢袁家村铁矿支援建设。他清楚,脚下的这些矿岩的采选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组成了8个人的队伍。设备安装要跟进,流程工艺要学习。深夜的车间里,当时还有些荒凉的山间小路上,50多项试车方案、27项作业指导书凝结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诞生了。
作为选矿部主任,李煊生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选矿生产更加稳定高效。试生产开始后,尾矿品位一直居高不下,影响到整个选矿系统的生产能效。他一边在现场连续跟踪磁选机生产状况,一边组织岗位人员逐台进行尾矿选样。他们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指标、检修维护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对经过维护调整后关键指标仍不合格的磁选机及时进行停机检修。通过不断循环抽检和改进,尾矿品位大幅下降,并实现了稳定受控。“眼界是用脚步拓宽的,从研究一个问题到研究所有问题,我需要走更多的路,了解更多的现场情况,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是李煊生理解的工匠精神。
同事们很少能在办公室见到李煊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时间他都蹲守在生产现场,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跟技术员们一起探讨选矿技术,或者对操作职工进行现场指导。“问题就在现场,解决问题才能提高效率。”李煊生总是对现场问题格外关注。当看到球磨机更换一次衬板需要140小时后,李煊生立即开始琢磨如何缩短衬板更换时间。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他们改进作业流程,实现了既不影响生产,还能提高更换衬板作业效率的办法,将衬板更换时间减少了42个小时。
效率和成本是矿山生产关注的两大要素。除了大力开展工艺达标管理工作外,李煊生还与大家一起针对现场工艺影响成本的瓶颈问题开展攻关,重点对球磨机钢球配比、精选浮选机台数配置、精矿输送浓度稳定等多项工艺技术进行优化,大大降低了成本。
李煊生痴迷于技术,更是选矿部这个集体的带头人。团队成员有来自各个矿山的、临钢援职的、新分配大学生以及复转军人。人员结构多元,工作离家远,情绪难免有波动。工作上严格要求,而工作之余,李煊生会坐下来,像大哥一样和大家谈工作、谈生活,遇上难事,他总是尽力为大家解决,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选矿部这支队伍逐渐成为太钢袁家村铁矿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的队伍之一。“工作一定是辛苦的,但只要你把他当做一份事业,为之奉献努力,我们终将得到丰厚回报。”李煊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