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山矿,是一座有着50多年开采历史的国有企业,在铁矿石接近枯竭之际,大宝山人开始推进低品位难选铜硫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建设。今年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的钟国建,既是该企业转型升级的见证者,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奋斗者。
钟国建,1992年从中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大宝山矿选矿工人。27年来,他提出并成功主持实施了130多项技术改造,攻克了大宝山矿中铜改造扩建、选矿提质达效以及矿山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扎根基层不断改革选矿技术
20多年来,钟国建坚持每天穿梭在十几米的浮选线上不停巡视,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如何调整药剂?加大还是减小?如何判断精矿品位和跑尾?这些常人认为难以捉摸的问题却被他一一看穿,通过观察精矿泡沫颜色和粘稠度的变化、扫选泡沫的状态,他能准确地判断当班生产情况,及时提醒各个班组应该注意的操作要领。正是有他那神乎其技的选矿水平,大宝山人都爱称呼他为“大师”。
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钟国建运用所学知识发明了“浮选三角调优法”,创建了油钠锌硫药剂体系,多年来一直为稳定提高选矿指标和铜矿稳产高产保驾护航。
2016年6月份,公司对选矿部铜选厂下达“1878”(铜精矿品位达到18%,回收率达到78%)提质达效目标任务,钟国建提出在浮选柱尾矿增加精扫作业流程,把浮选柱尾矿重新接入精选浮选机再选一遍。结果,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流程投入生产后,回收率一举突破了80%。随后,又提出并成功实施在精扫作业后加了分流管改造,如此一来,浮选工操作起来更加简易方便。
2017年,钟国建作为工艺组长,主持关键性重扳机、泡沫泵等多项改造(获得发明专利受理),用时不到三个月就使处理量由3000吨提升至8000吨,选铜回收率由30%提升至80%,实现了7000吨项目的达产达标任务。
创造奇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2017年4月,大宝山矿建成了华南地区最大最先进的7000吨铜硫选厂。而选厂建成后,最大的难题便是何时能够达产达标,这一难题让选厂所有的技术人员找不到底、摸不着边……经过考量,团队确定了采用钟国建的选矿工艺思路,团队信心满满地带着新技术投入到试产中,却接连出现指标不达标、品位上不去的情况,大家不禁产生了疑问:采用所谓国内领先水平的设备是否适合大宝山矿的实际?钟国建的工艺思路是否还合适大型选厂的生产?
然而,钟国建和团队成员并不放弃,在试产的三个月里,5+2、白+黑,大宝山7000吨铜硫选厂试产三个月实现达产达标,创造同行业实现达产达标时间最短的新记录。而这显赫的成绩背后,其中的艰辛只有钟国建和团队伙伴知道。
新选厂实现达产达标后,钟国建不止步于当前技术,而是致力于技术创新,2018年又提出了进行精扫改造的设想。8月份精扫项目投产后,新选厂大幅提升了工艺流程的适应能力,对于以前不能处理的氧化矿和辉铜矿,也能选到很高的指标,扩大了可选原矿范围,对延长矿山寿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10月,钟国建带领团队投身10000吨技术改造项目。2019年1月,处理量达到10000吨;4月实现技术达标,产量增加了40%,回收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今年可望增加经济效益超过一个亿。
乐于奉献带领团队成员不断进步
在徒弟们眼中,钟国建是长期扎根基层、从来闲不住的人,也是乐于奉献,发挥传帮带作用的“老师”,培养出了一大批选矿技术人才。付结卫在他的培养下,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现场操作的标杆;机电高级工程师赖远能在钟国建指导下,成立“赖远能创新工作室”并获广东省工业工会正式命名……
2017年6月,钟国建被授予“韶关工匠”称号;2018年2月,他被授予“南粤工匠”称号;今年,他又被评为韶关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面对这样的荣誉,已经成为该厂生产部门管理者的钟国建,依然每天蹲守施工现场,边画示意图,边指挥施工人员进行一项一项的整改。用钟国建的话来说:“技术永无止境,只要我还在选矿事业的岗位上,就要对选矿技术不断地探索,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