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黄湖村资江南岸段,十多名工作人员手拿耙子和编织袋,分类清理着沿线垃圾,还有数人在河上打捞漂浮物。一番劳作后,被清理过的岸线恢复了水清、岸绿的靓丽容颜。据了解,每次大雨过后,都会有大量河道垃圾遗留在岸上,赫山区即会组织对全线20多公里河岸清理一遍。
今年,赫山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性地将河道保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机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资金、人员调配,减少了大量重复性工作,减少了工作的盲区与漏洞,实现人、财、物、力高效运用。赫山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办王恒良告诉记者,特别是这一举措,有效化解了部门间的相互推诿,权责明确了,整治更到位。
治标还需治本,为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对河湖水质的污染,赫山区大力推进改厕工作。该区在借鉴他地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环境特征,设计出了一体式缠绕玻璃钢三格化粪池系统。即三格作用不同的化粪池一线排列:第一格井口使用混凝土硬化,保持干净整洁的同时,也方便居民随时取出肥料;第二格上方种上整齐的美人蕉,便于吸收分解物中的氮和磷;当厕所里水经第三格化粪池流到附近农田时,就已经是达标地表水了,几乎没有污染。“厕所改造后,到处都干干净净了,不仅没有臭气,今年夏天连蚊子都少了很多。”刘顶细说。
赫山区还实行厕改试样统一,建设流程统一,奖补、农户自筹标准统一,审计监督统一,验收标准统一等“五统一”模式,采用集中连片和分散示范的方式整村推进,推动厕改工作迅速落实到位。同时,从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中央预算投资计划中拿出800万元,为厕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目前,菱角岔村作为该区首个厕改试点村已完成915个无害化厕所改造,普及率达98.5%。6月底,泉交河镇兴泉村等8个村已启动厕改培训工作,预计今年底将完成20134个厕改任务。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赫山区坚持创新引领、真抓实干,探索“三长一站”机制建设,依托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啃下了非法采砂整治、非法码头整治、僵尸船“三无”船舶整治、非法网箱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四乱”清理等硬骨头。至目前,该区河湖表象问题已基本解决,向污染源宣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