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湖北省水利厅借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契机,组织开展全省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成规模的非法采砂基本绝迹,非法采砂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湖北省“河道非法采砂整治”案例获得该省2019年度“十大法治创新案例”提名奖及“首届湖北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案例评选”优秀案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着眼高位推进,全面谋划部署
2018年底,《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施行,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河道采砂禁采管理的通告》,推行“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会同、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高位推进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2019年初,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河道非法采砂整治2019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对全年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部署。将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纳入省委对市州领导班子年度考评项目、省委政法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督促责任落实。把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与水利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密结合,印发了《关于河道采砂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扫黑除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以“有黑必扫、除恶务尽”的亮剑态势,倒逼河道采砂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及部门责任制有效落实。
二、着眼源头整治,严控采砂船舶
实践证明,管住采砂船舶这个源头,遏制非法采砂行为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减存量、零增量”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发《关于加强采砂船舶集中监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砂船舶移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实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的通知》等制度,织密打击非法采砂的制度笼子。对抓获的“三无”采砂船舶实施拆解;引导本地采砂船舶转产消化;将外省采砂船在拆除采砂机具后强制遣返;严管严控新建、改装采砂船舶,全省采砂船舶综合整治成效明显。2019年,全省共拆除“三无”采砂船舶426艘,拆除采砂机具370台(套),消化转产本籍采砂船舶88艘,遣返外省采砂船舶104艘,开具采砂船舶移动函91份,建成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点83个,集中停靠监管各类采砂船舶445艘。
三、着眼形成合力,强化联合执法
统筹河道采砂采、运、销诸环节,人、船、砂诸要素,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强化联合执法制度机制创新,执法合力不断增强。省水利厅联合交通运输厅、公安厅、长江航务管理局印发《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联合执法工作制度》,部门间联合执法有了制度平台;提请省法院、省检察院印发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具体数额标准的通知,为非法采砂入刑提供了制度支撑。与有关省签订长江省际边界河段采砂现场监管协作联动协议;省内长江江段分上、下游片区建立了区域联合执法制度,每年分别由一市轮值主持片区联合执法。针对河道非法采砂最易发生的交界水域,督导各市县建立施行联合执法制度机制和联合执法驻守点,目前全省已建重点交界水域联合执法驻守点37个。开展日常执法巡查检查,及时发现、查处各类违法采运砂行为。2019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8.4万人次,开展日常巡查4.7万次,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9312次,其中“2019-联动”系列多部门全江清江联合执法行动5次,全年共查处各类非法采砂案件1282件,向各级公安机关移送非法采砂入刑案件96件,向各级扫黑办移送扫黑除恶线索86起,合力严打成效明显。
四、着眼疏堵结合,探索综合利用
针对日益突出的砂石资源供需矛盾,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多渠道增加砂石资源供给,疏堵结合健全长效管理机制。2019年,办理长江河道采砂许可项目11个,许可总量448.9万吨;由地方政府主导,组织开展长江河道砂石资源综合利用,审批办理航道疏浚、涉水工程砂料综合利用项目7个,可利用砂料832.3万吨;会同长江委、宜昌市政府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淤积砂综合利用试点,采取“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定向供应重点工程”模式,可利用砂300万吨。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砂石资源综合利用,秭归县“国有疏浚、民营加工、定向供应、限价销售”的中小河流疏浚砂综合利用模式,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修订印发《湖北省河道采砂规划与许可分级管理规定》,各市县全面编制修订河道采砂规划,规划河道(河段)168条(个),设可采区685个,年度控制开采总量约5263.6万吨。
五、着眼效能提升,强化能力建设
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运用“人防+物防+技防”对河道采砂实施综合管控。长江沿线初步建成33个河道采砂管理执法基地,执法船50艘、执法趸船19艘。省水利厅会同省公安厅和长航公安局举办联合执法培训,先后培训一线水利、公安联合执法骨干500余人。建成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采砂规划、许可、现场监管、违法案件查处以及重大案件督办等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2019年,组织主流媒体对全省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专题报道,形成了打击非法采砂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