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位于惠安辋川镇轻工园区的牡蛎壳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投产,该县牡蛎壳固废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在加工厂里,只见载满牡蛎壳的卡车缓缓驶进厂区,在原料车间门口进行计量称重后,将其卸载在指定堆放点。工人再使用大型铲车,把牡蛎壳投放到传送带上,送入对辊破碎机,进行破碎除杂。
随后,牡蛎壳碎块经过35分钟的工艺活化,就具备调酸补钙、钝化重金属的功能。这时的牡蛎壳颗粒大小不一,还需要进一步粉碎机深加工,才能颗粒均匀,粒径达到30至50微米的成品标准。接下来,造粒机再在这些颗粒里添加氨基酸等农作物需要的微量元素,经过人工辅助打包,就可运输出售。
“该项目是依托我们首创的牡蛎壳‘保护性烘焙分段活化’工艺,通过‘牡蛎养殖→牡蛎加工→牡蛎壳集中清运→生物改良→海洋养殖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等环节,将牡蛎壳转化为土壤改良剂。”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土壤改良剂可用于种植业土壤调理、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饲料添加、水质改良修复,和环保建材等多个行业领域。
“这些牡蛎壳大多来自辋川、东桥、净峰、小岞等沿海各镇。每天,运输人员会前往这些镇的指定堆放点,清运牡蛎壳。”惠安县城市管理局相关人士说,早些年,牡蛎壳基本采取填埋、倾倒入海、堆积烧灰等方式简易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焚烧牡蛎壳成本颇高,每吨需将近80元,残渣率也特别高。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解决长期以来牡蛎壳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惠安县招商引进牡蛎壳固废垃圾处理项目,不仅将其列为2020年重点项目,前五年县政府还补助250万用于牡蛎壳资源处理。
该项目于2020年7月份开工建设,占地约40亩,总投资8000万元。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处理牡蛎壳10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北方地区。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底试投产。目前,综合楼正在进行装修,拟于今年4月中下旬启用。
今后,惠安县城市管理部门还将持续推进建立健全牡蛎壳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工作体系,加大牡蛎壳垃圾治理力度,清洁环境,消除牡蛎壳垃圾乱堆乱放的乱象,推动牡蛎壳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