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荆门市人民政府发布《荆门市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5)》。
《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荆门市机制砂石产能规模控制在9000万吨/年左右,其中机制砂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年以内,建成覆盖荆门市以及周边武汉、荆州、天门、仙桃、潜江等地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绿色化的15大机制砂石生产加工基地,基地分布于荆门市直属区域、东宝区、掇刀区、京山市、钟祥市、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等地,各地依据产能分配及市场供需情况建设一个到几个生产规模不小于300万吨/年的大型基地。
《规划》中提出,新增一批高品质机制砂石基地,符合《建设用砂》(GB/T14684)要求中机制砂I类产品的高品质机制砂石占比达45%以上,满足新基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对高质量砂石产品的需求。
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市机制砂石产能规模控制在9000万吨/年左右,其中机制砂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年以内,机制砂、石产能各企业要控制一定的生产比例。产业规模达到100 亿元,建立全市机制砂石生产供应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成覆盖荆门市以及周边武汉、荆州、天门、仙桃、潜江等地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绿色化的15大机制砂石生产加工基地,基地分布于荆门市直属区域、东宝区、掇刀区、京山市、钟祥市、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等地,各地依据产能分配及市场供需情况建设一个到几个生产规模不小于300万吨/年的大型基地,共同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
加强机制砂石质量保障,推动行业依法规范高质量发展。完善机制砂石行业准入、管理、退出等管制规则,推行先进设备机械化开采和清洁生产工艺,严格把控机制砂石项目的建设选址、准入规模、年产能力、技术标准,规范行业管理措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砂石标准与混凝土、砂浆、预制件等下游标准对接,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先进性,新增一批高品质机制砂石基地,符合《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要求中机制砂I 类产品的高品质机制砂石占比达45%以上,满足新基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对高质量砂石产品的需求。
加快绿色发展,打造机制砂石行业绿色生产基地。推动利用尾矿、废石、建筑拆除垃圾再生资源等生产机制砂石的比例明显提高,万吨产品能耗(不含矿山开采和污水处理)以石灰石等碳酸盐岩类矿石为原料的不高于10吨标煤,以花岗岩等硅酸盐岩类矿石为原料的不高于13吨标煤。形成机制砂绿色开采、绿色生产、绿色运输新格局,所有县市区新改扩建机制砂石生产线须按照《荆门市石料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分级和差别化管理暂行办法》二级或以上标准建设。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设备工艺集成化及信息数字化,建成一批机制砂石绿色生产基地。
产业路线规划
借助机制砂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来带动相关产业的稳步前行。
机制砂石产业发展路线及产业链规划图
依托市场及供需关系分析
预测未来几年,荆门市的砂石需求量还将呈逐年上升,稳步发展态势。结合对未来3年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以及疫情等的影响,2021-2022年,砂石行业呈现复苏上升的态势,疫情的影响逐步消失;2022-2024年,荆门市大量基建工程及交通运输建设对砂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刺激生产能力的提升,大型机制砂基地生产设施逐渐完备,产能上升较快;2024-2025,进入平稳发展期,机制砂石产业进入平稳式发展,增速降缓。总体来说,未来3年荆门市的机制砂石产业仍是呈稳定增长趋势。
经大量的数据分析及实地走访各县市区相关负责人和企业、矿山,听取相关意见和实际诉求,结合《湖北省机制砂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荆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荆门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将荆门市9100万吨/年产能分配如下:荆门市直属1000万吨/年、东宝区1500万吨/年、钟祥市3000万吨/年、京山市1500万吨/年、沙洋县1000万吨/年、掇刀高新区800万吨/年、屈家岭管理区300万吨/年。
建设机制砂石大型生产基地
市直属基地:市直1000万吨产能,拟分别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子陵镇和牌楼镇建设三个年产400万吨、300万吨、300万吨的机制砂石生产基地。
拟定于在东宝区采用“1+1+3”模式进行机制砂石产业布局,“1”是建设一个基地:以八里干沟片区为核心,以洋丰众为、凯龙矿业为龙头,区城投公司参与,整合正在生产及准备生产的合法机制砂石企业,通过依法关停、自然淘汰、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为一个企业整体,建设产能规模为1500万吨的东宝机制砂石生产基地;“1”是建设一个中心:在东宝机制砂石生产基地附近,配套公铁综合物流中心,规划修建运输廊带至浩吉铁路荆门北站,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提高东宝区机制砂石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3”是建设城控窑湾、中荆高旭、交旅马鞍三个机制砂石生产点:每个点建设规模年产能不少于300万吨(市直属产能,不含东宝区产能指标)。
荆门市掇刀区拟在南三环东南处边界麻城镇(原麻城砖瓦厂)布设年产800万吨/年的机制砂石产业基地一个。
钟祥市全市采用“1+5模式”布局。重点建设1个大型示范性机制砂石产业基地,位于冷水镇,产能1800万吨/年;并分别在胡集镇、双河镇、磷矿镇、洋梓镇、长滩镇等5个乡镇建设各300万吨/年的机制砂石产业基地(其中长滩镇基地因产能分配需要延后至2025年后建设)。市内其它乡镇不再布局机制砂石生产企业。
沙洋县拟布设2个机制砂石产业基地,实行“1+1模式”对沙洋的机制砂石产业进行整合重组,1号基地位于沙洋县高阳镇四冢村,规划产能700万吨/年,依托X020县道、G348国道、S53枣石高速实现逐步辐射沙洋全域。2号基地位于沙洋县纪山镇湖北鼎卓建材有限公司,规划产能300万吨/年,在原有100万吨/年的基础上扩建产能,辐射纪山、五里、十里、拾桥、后港,依托G55二广高速、S207 省道保障运输。
京山市拟按照“1+2”模式进行机制砂石产业布局:“1”是建设一个公铁综合物流中心:在G347国道(北环线)以南,原长荆铁路货场以西建设公铁物流中心。与京山北部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就近配套,实现机制砂石公路铁路联运无缝对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本地机制砂石在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2”是建设京山南、北部两个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南部机制砂石生产基地选址于钱场镇方岭村裴冲水库以西、矿山大道沿线,使用已关闭的方岭采石场矿区及其周边土地。建设规模为年产能500万吨,原料主要来源矿山大道沿线分布的牛家岭、纱帽山、潺家冲3家在产矿区;北部机制砂生产基地选址位于G347国道(北环线)以南,G240以西区域,建设规模为年产1000万吨,原料主要来源为拟投放采矿权的唐毛山矿区及北部区域在产矿区。
屈家岭管理区拟定由屈家岭城投公司牵头,整合现有2家机制砂石企业,新建一个300万吨/年的机制砂石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