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不断推进,如何做好矿山修复备受关注。2月23日,江西日报刊登《兴国市场化修复废弃矿山》一文,介绍当地矿山修复经验和成效。兴国主官如何推动废弃矿山修复工作?又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兴国主官在矿山治理现场看问题提要求
提起废弃矿山,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漫山光秃、烟尘蔽日的景象。大多数人不曾想到,这样荒凉的地方,也能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2月23日,江西日报“赣州新闻”版面刊登《兴国市场化修复废弃矿山》一文,报道当地矿山修复经验和成效。文章提到,兴国县因早期无序开采,导致表土裸露、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该县运用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修复废弃矿山,将获得的生态收益和资源权益回馈企业,实现“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
随着一个个废弃矿山得到修复,兴国的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去年,在江西公布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中,兴国榜上有名。
兴国的矿山修复经验何以在全省推广?原来,这些年,当地逐步探索出“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盘活损毁土地资源的办法,以市场化先行助推“两山”转换。
其中,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小溪坑废弃矿山,经过一年多的修复,成功实现村民回迁。该项目也成为江西首个市场化矿山修复项目,为各地矿山修复提供了“兴国模式”。
从努力探索矿山修复新模式,到修复案例成为全省典型,兴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搞得好,离不开当地主官的重视和推动。去年11月16日,兴国县委书记李贱贵深入兴莲乡忠山村煤矿矿山整治现场,实地查看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情况,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和要求。
李贱贵说,要重视赣州市环督整改办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不折不扣完成整改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迅速优化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做到边督边改、立行立改,把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在李贱贵看来,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更坚决的态度、更科学有效的举措抓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正是有了来自上级督查的压力,有了县委书记“化压力为动力”的决心,兴国才能成功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运作出以市场化为特点的矿山修复“兴国模式”。
废弃矿山修复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兴国探索矿山治理修复新模式,已治理恢复1000余亩废弃矿山。
在李贱贵眼中,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就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落实矿山治理修复工作,李贱贵表示,修复工作要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对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建设标准,完善工作措施,倒排治理工期,确保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兴国矿山众多,生态修复任务艰巨。除了兴莲乡忠山村煤矿矿山,梅窖镇矿山也受到主官关注。去年3月29日,兴国县县长刘章宏来到梅窖镇实地查看矿山生态修复现场,听取相关部门进展、整体规划及下一步打算。
刘章宏说,要严格落实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顺利完成修复任务。同时,各部门要强化联动、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为此,前些年,兴国县政府与江西省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签订合作协议,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参与矿山修复。该项目投资1.7亿元,拟分三年完成兴国县废弃矿山修复。通过“山上山下同治,流域上下游同治”的模式,以小洞村为代表的一批废弃矿山逐渐披上绿色新装,旧貌换新颜。
一个个修复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明这些投入的效果。以小洞村为例,一位修复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项目建设,新增耕地80余亩,林地420余亩,腾退建设用地指标500余亩,还产生了其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小洞村所在的东村乡乡长廖桥生说,新增的林地和耕地、园地改变了当地产业种植结构,如今,村民纷纷种上水稻、脐橙、茶叶等农作物,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养家。目前,该村已直接带动100余位当地农民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江西多地挖掘矿山修复后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发展理念从速度向质量过渡,江西多地都在清理过去几十年发展中遗留下来的治理欠账。在今年的兴国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刘章宏就提到,这一年要严格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修复、创建绿色示范。
兴国县这一目标也说明,随着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的日益深入,各县区都在加紧治理环境发展问题,而矿山治理修复是其中重要一项。
2月24日,上高县委书记金彪在当地部分矿区督导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金彪认为,要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频共振,打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矿山。
乐平也在挖掘矿山治理修复后的经济价值。3月1日,乐平市委书记林卫春深入多个乡镇,调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林卫春说,要尽可能保留矿山原生的地形地貌特色,尽量采用本土绿植,在修复生态的同时,将其打造升级成休闲旅游区。同时,对具备条件的山体可以适当引进光伏、经济林等业态,充分挖掘经济价值,真正做到“以地生财、以材生财、变废为宝”,努力打造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乐平模式。
以全国视野来看,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在提振经济的同时留下了很多生态问题。如今,社会的共识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满足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兼顾矿山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好办法。
如,2016年,浙江湖州东林镇三合村村民韦忠良承包当地320亩废弃矿山打造花卉种植场,如今生意红火,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2017年,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先后接收社会投资1.8亿元,将当地废弃矿坑改造成主题乐园,目前已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
从“兴国模式”到“乐平模式”,一个个挖掘经济价值,以市场化修复矿山的故事接连上演。这或可成为一条修复矿山生态的可复制经验。
然而,在很多市场化的矿山修复项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边坡复绿率相对较低,可能存在生态风险。此外,有些“修山”项目的成功存在偶然性,很难被借鉴。从长远看,各地仍需探索更精准的经验。
修复废弃矿山,不是简单地复原。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生态治理,也不只是项目开发,而是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持续挖掘废弃矿山的特殊价值。因此,如何更好地以市场化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实现其经济价值,仍值得江西各地主官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