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石还坚韧
——《王杰日记》
砂,从远古走来,是地壳运动亿万年的凤凰涅槃;
砂,从大山走来,是机械作用千百次的破茧化蝶。
一幢幢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一条条川流不息的宽阔马路,一座座飞跨天堑的钢铁桥梁,一个个光明四射的水电站……没有一样离得开砂。
20世纪60年代,水电七局首批“先锋队”从黄河岸边转战大渡河畔,承担龚嘴水电站建设,随之开启砂石骨料加工生产之路。
开局之始 大渡河畔砂石奇兵
时间是最客观的记录者。
艰苦创业时期,水电七局的砂石主要以天然砂为主,运输、储存较为便利。
这一阶段,主要在大渡河畔修建龚嘴和铜街子水电站。
作为水电建设默默无闻的材料之一,砂石从河流挖起,通过皮带机运往筛分楼,清洗完泥土后,筛分为不同粗细大小的砂石通过小火车运往拌和楼,生产出不同级配的混凝土,用来浇筑大坝。
1966年,龚嘴水电站开工,在易坝河沙滩,人员、机械比三门峡时少一半的情况下,职工们披星露宿,睡在铁筛上,短短几个月,建成易坝临时砂石场,在条件相对简陋的情况下,与青龙砂石厂一道为龚嘴建设输送砂石252万方,最高月产量达11万方。
1969年参加工作的韩开强回忆:那时候机械化程度低,都要靠人力,砂石营和拌和营共有四五百人,设备都是职工自行安装、调试、维修、拆除,大家将自力更生发挥到极致。
同样的情形也在铜街子水电站发生。作为继龚嘴水电站之后,国家指令分配给水电七局的最后一个大型水电项目,七局职工将激情似火的干劲奉献给了大渡河。
大量的砂石机械设备从龚嘴运到铜街子葫芦坝。在这里,他们用简易的图纸规划了葫芦坝砂石系统,系统处理规模为每小时1000吨,成品料堆场贮量为11万方,为当时国内较大的砂石加工系统。
工程建设结束后,在建工程的砂石骨料供应就以人工砂石骨料加工为主。相继在大渡河上修建了瀑布沟、沙湾、安谷等水电站。
值得一提的是,瀑布沟水电站觉托砂石加工系统,它是水电七局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运行的人工骨料加工系统。对传统的人工骨料加工系统不利因素进行改进,运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监视技术,减员增效成果显著。
破局之路 科技兴砂浪淘金
“这堆宝贝可不简单,再坚硬的石头都能弄碎,听说速度也快,产量也高得多”。1999年,在重庆江口水电站,工人们正在讨论水电七局耗资1100万从法国、美国和新西兰购买的圆锥破碎机和制砂机等先进的人工骨料设备。
作为水电七局第一个大型人工骨料加工系统,江口水电站砂石系统采用“两段破碎、一级制砂”加工工艺,改写没有大型人工骨料系统的历史。
依托各大水电开发流域重点工程,水电七局砂石转战大江大河,走向世界各地,共参与35个水电站砂石系统建设,供应砂石骨料超8000万方,筑起一座座丰碑。
在金沙江流域,向家坝、乌东德、叶巴滩水电站等一批大国重器均有他们的身影。
2013年4月,在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地,指示灯闪烁,电铃声此起彼伏,上百台套生产设备相继启动,近70台套胶带输送机开始运行,一辆接一辆的重型自卸卡车将满载的石料倾泻进受料仓,不到3分钟,一整车大粒径石料便被进口破碎机吃进吐出……这是水电七局负责建设运行的乌东德水电站下白滩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完成调试,提前投入试运行的场景。
下白滩人工砂石加工系统是水电七局首个突破每小时1000吨产能的大型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的主要砂石加工基地,以生产二级配混凝土骨料为主,也生产三级配混凝土骨料,可满足电站除大坝外工程混凝土所需骨料,为乌东德工程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人工砂石骨料成品。
在雅砻江流域,锦屏二级水电站建成水电行业首条空间曲线胶带机、首个全干法生产工艺砂石加工系统;杨房沟水电站实现水电七局千吨级以上人工骨料加工系统的突破,填补人工料场竖井开采的技术空白。
2012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到锦屏二级水电站东端砂石系统参观,对干式去粉工艺以及长距离空间曲线胶带机的成功运行与管理给予高度肯定,并建议在今后的水电工程建设中优先采用。
锦屏东端砂石系统是国内水电工程中首次采用大理岩生产人工砂石,成品骨料生产能力为每小时580吨,毛料处理能力为每小时800吨。空间曲线胶带机运输系统全长6.96千米,具备“连续出渣、返程带料”功能,具有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特点,在我国水电建设中尚属首次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东端砂石骨料生产系统采用的是干式生产法。水电七局就解决大理岩成品砂石粉含量偏高和细度模数不稳定等问题,多次展开试验攻关,实现了从湿法制砂转为干法制砂的大跨越,形成了一大批行业科研成果。
澜沧江畔,群峰耸峙,江水奔腾。在这里,七局砂石参与了小湾、糯扎渡、TB、RM等水电站建设,见证了我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的崛起。
糯扎渡水电站,澜沧江上调节库容和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关键性工程。水电七局糯扎渡砂石系统采取“多碎少磨,以破代磨,破磨结合”的方案,简化生产工艺,全面成品砂石骨料质量,极大减少耗钢量和制砂耗水量,连续三个月突破设计生产强度(系统生产设计强度每月30万吨,超过系统设计生产强度近6万吨),为电站实现“一年三投”的发电目标作出突出贡献。
在国外,七局砂石服务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境外工程鲁班奖)、苏丹麦洛维大坝(境外工程鲁班奖)、苏丹上阿特巴拉水电站、巴基斯坦高摩赞水电站、巴沙大坝等。其中巴沙大坝砂石系统是水电七局建设运行的海外最大砂石加工系统,砂石加工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小时3200吨,成品骨料生产能力为每小时2600吨,此规模为国内少见。
七局砂石自主研发了砂石骨料开采、超长距离胶带机运输、智能化系统运行、零污染加工生产及高寒高海拔混凝土预冷预热等行业一流的专业技术……
新局之启 智慧砂石筑匠心
在澜沧江水电基地,水电七局承建的我国传统水电站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砂石加工系统(TB水电站智慧砂石系统)和首个5G数字砂石加工系统建设运行基地(RM水电站砂石系统)正默默耕耘……
走进TB水电站TB沟砂石骨料生产智慧控制中心,BIM开采、数据分析、智能设备、智慧筛选、云订单、智能运输,5G数字化运营的智慧砂石系统助力大国重器智能建造。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自主检测胶带机运行情况,骨料粒型在线检测可对产品质量在线分析”。这只是TB砂石项目智慧砂石的冰山一角,也为未来电站智能建造奠定基础。
从“国之重器”的智能建造到基础设施建设,七局人用智慧砂石匠心,不断布局新战场,迎接新挑战。
历经数十年积累,在技术、资源、管理、经验等方面,逐步具备行业领先优势,砂石之路越走越宽。
认真分析各专业领域和行业板块,依靠良好的信用评价和品牌形象,成功“试水”混凝土预制行业,逐步布局商品混凝土、地铁盾构管片、PC构件、透水砖、PCCP等业务,在绿色建材产业投资超过10亿元。
转型的成功,合作的深入,看到绿色砂石市场的广阔前景。
2020年,砂石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提升优势?水电七局多次专题调研绿色建材高质量发展,得出一致结论:推动砂石矿山落地,打造绿色砂石全产业链!
2022年年初,中国电建集团提出“加快打造绿色砂石产品产业链”。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大基建,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投建营的具体思路。
如何更加规范、环保、高效、集约地实现砂石矿山开采与使用,在开采矿山过程中实现矿山复垦和植被绿化,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电建集团“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4亿吨/年绿色砂石产能。目前已有2.5亿吨/年产能落地,剩余的1.5亿吨/年必将是优中选优的绿色矿山项目,必然有着优秀的资源品质以及技术经济层面的可行性,审批也将更加严格。
“集团内在长江沿线砂石骨料布局已日趋饱和,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我们将重点攻坚方向放到了沿海地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水电七局五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投资绿色砂石矿山,从上游掌握主动权,比单做商品混凝土、水泥预制产品,优势更大,可调剂的要素空间大,且商品混凝土和水泥预制产品作为产业链下游直接对接客户的产品,运营成本极易被市场化的砂石骨料、水泥等关键原材料的价格制约,对行业内部的供需变化及材料价格上涨的适应力不够强。
对于砂石矿山,水电七局如此理解:绿色和环保永远是砂石矿山行业最基本的要求,要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建设智慧砂石矿山。
变被动为主动,全力攻坚砂石矿山业务,水电七局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2022年5月12日,跟踪时间长达18个月的广西来宾象州县茶花岭矿山挂牌;7月19日,签约仪式在象州举行,实现水电七局绿色市政砂石项目的突破。
茶花岭矿山将按照矿山采场、砂石加工、长胶廊道、码头四大系统的布局进行规划,建设年产近1000万吨的规模精品机制砂石骨料绿色环保生产线,采用全封闭生产工艺,安全、环保、能耗指标属国际一流,配套码头的自然岸线长188米,拟建设2个3000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1000万吨。
“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展现'七局速度',建设智慧矿山”。现场负责人这样说道。
在未来,水电七局将持续打造智慧砂石、行业标杆砂石,发挥绿色砂石技术优势,通过生产要素数字化、应用场景可视化、机械设备自动化、管理决策智控化等全流程,将现代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绿色砂石生产的全过程,打造智慧砂石、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绿色智能砂石工厂。
城市发展所需,七局匠心智造。转战密林深山,跨越峡谷沟壑,搏击市场风浪,七局砂石人用50余年专业积淀,为国之重器和城市发展提供绿色“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