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分支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10日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允许深海采矿。英国《金融时报》称,此次谈判将决定是否要为深海采矿制定全球首个行业规则。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钴、镍和其他金属。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生态保护问题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此次会议被认为具有前瞻性意义。《金融时报》称,作为负责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威组织,国际海底管理局从10日起进行为期3周的马拉松式谈判,讨论是否为深海采矿制定行业规则,从而给这一新兴行业正式“开绿灯”。
此前,围绕是否允许深海采矿,各方一直在争论。现在,出于对铜、钴等金属短缺可能破坏全球电气化进程的担忧,相关争论越发激烈。法国、德国、瑞士、智利、瓦努阿图、帕劳等对深海采矿持怀疑态度的国家,主张采取预防性暂停措施,直到国际海底管理局成员国能够商定一套环境保护规则以及合规的检查制度,避免破坏人类了解甚少的生态系统。英国《卫报》报道称,批评者中还包括知名跨国公司,其中一些汽车企业甚至承诺不在其电动汽车产品中使用从海底开采的矿物。
《金融时报》称,另一方面,包括韩国、挪威、俄罗斯等在内的国家,都支持推进深海采矿。太平洋岛国瑙鲁预计将成为第一个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深海采矿的国家。该国此前与加拿大深海采矿公司TMC合作制订了勘探深海金属矿物的计划。它已向投资者承诺,将在今年年底提交全球首个在国际水域进行深海采矿的商业许可申请,以期在2025年开始生产。
《金融时报》称,法德“将带头反击允许在深海进行大规模商业采矿的计划”,并声称“中国支持从海底开采新能源电池所需金属的尝试有可能会对海洋生态造成持久损害”。报道还称,中国是国际海底管理局的重要成员国,认为海底可能有助于延长其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影响力。
“此前,深海开采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中国经过多年的追赶,目前深海开采技术已经赶上西方国家,但是中国一直没有开展大规模深海采矿活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深海采矿的成本依旧很高,在陆地矿产依旧很丰富的情况下,目前深海采矿并不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林伯强同时表示,中国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力度很大,对于深海开采活动一直有着严格的规定。据了解,早在2016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第一条就申明制定本法是为了规范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推进深海科学技术研究、资源调查,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而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组织制定的《开发规章》中,中国也多次对草案中的环境工作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