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破碎光秃、天空粉尘弥漫,这是过去人们对矿区的印象;如今,绿树成荫、花草葱茏,这是新矿区给人们带来的惊喜。
这些变化,源自榆林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生动实践。
神延西湾煤矿矿区一角(无人机照片)。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榆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市情实际,通过鼓励支持和强化监督,积极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提升绿色矿业发展质效,一幅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崭新画卷铺展开来。
神延西湾露天煤矿:矿区飘出瓜果香
7月20日,行走在全省最大的露天煤矿——神延西湾露天煤矿矿区,绿满沟壑,花果飘香,荷塘边空气湿润清新,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之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花园。
“来,大家尝尝刚摘的西瓜。”煤矿工作人员招呼记者品尝矿区种植的瓜果。早在开采之初,该矿就坚持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明确煤矿开采各阶段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常态化做好生产期排土场土地复垦工作,实现边生产边绿化。”神延西湾露天煤矿智能办工作人员刘江说。
按照“成熟一片、治理一片”的原则,神延西湾露天煤矿重点完成年度100公顷新排区域及边坡裸露面治理。截至目前,累计总复垦面积524公顷,其中复垦为耕地的面积99公顷。总计栽植乔木55种、7.57万株,栽植灌木23种、796.69万株,铺设灌溉主管网12.24万米、滴灌管网32.88万米。
2021年,神延西湾露天煤矿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按照生态治理规划总体布局,该矿接下来将重点推进“一心、二带、三园”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一心’即产学研绿色发展中心,‘两带’即绿色矿山生态修复带和新能源产业经济带,‘三园’即农田循环经济产业园、经济作物生态体验园、有机牧业科技示范园,力争将煤矿建成陕西省矿山生态修复的样板。”神延西湾露天煤矿生态治理副经理聂文慧说。
陕煤小保当矿业公司:科技助力绿色发展
走进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满目绿荫,树木繁茂,风景如画。
矿区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该公司坚持以“危废零排、绿色开采”为目标,致力于井下煤矸石、矿井水的二次利用,构建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循环发展图。
该公司今年4月建成投运全国最大智能化矸石充填系统,年可处理200万吨矸石量。既解决了煤矸石地面的堆放问题,又实现了煤矸石从哪来,回哪去的绿色处置。同时对地下采空区的充填,减缓了地面沉降,防止浅层地表水流失。
要绿色的“外衣”,更要植入绿色发展的“基因”。煤矿中水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水资源,该公司积极探索回用新途径,建成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确保所有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并达到生产用水标准。推进煤矿井下疏干水预处理系统建设,通过格栅分离、重介速沉、板块压滤等工艺,降低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减轻矿井水处理站运行负荷,一号煤矿已完成试运转。
除此之外,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该公司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就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不断创新提升矿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推进矿井绿色转型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昔日树木稀少的毛乌素腹地出现了一片生态绿洲、美丽田园,“生态绿”取代“煤炭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征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统筹做好绿色矿山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绘就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争当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