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第四批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典型案例,江西瑞昌市矿石运输廊道节地技术以降噪防尘、节约用地为亮点和特色,成功入选38个典型案例之一。
据悉,该运输廊道总投资8.37亿元,全长7.5公里,总运输能力可达到8000吨每小时,可满足周边4家矿山的运输需求,年输送量达到4000万吨。
瑞昌市矿石运输专用廊道位于码头镇,走向由西南至东北,廊道从矿山直接通往长江货运码头,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凌空飞架的“巨龙”,一路向江。
廊道最大特点就是将矿石从地面车辆运输变为空中廊道传送,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了道路运输占地。内部设有两条输送皮带机,输送带将矿石输送到储料罐,再由输送带传送到码头的货轮,最后运往全国各地,实现了无人化检测、无人化监控和无人化操作全新模式的“空水联运”。
据悉,廊道运输最大优势在于,“廊道骨料运输采用密封廊道由加工区直接输送至码头,全程无粉尘安全运输,同时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保障了道路安全,实现了节能减排。”
不仅如此,廊道还创新采用桩柱架空方式,将空中廊道下的土地作为耕作用地、停车场地和材料堆放场地,减少林地破坏,几乎不占用耕地。
廊道码头
廊道延伸至长江边的金丝港码头,有一段数百米长的彩色玻璃,远远看去如一道彩虹立于长江之滨,成为江边一景。瑞昌市廊道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向记者介绍这些彩色玻璃就是可发电的碲化镉玻璃,“我们结合当地光照条件,在靠近长江码头段的运输廊道上安装300米长的碲化镉发电玻璃,每年可发电52万千瓦时,全部由廊道用电设备自行消纳掉。”
据估算,运输廊道采用的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和300米碲化镉发电玻璃,可实现自行发电、全电运输、全电仓储、全电装卸,降低成本达50%左右,每年节约燃油约4000吨,减少尾气排放约2.8万吨。
一条廊道,多重收益,不仅大大提升了矿石运输效率,还破解了公路运输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土地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达到了“产矿不见矿、运矿不见矿”的效果,让瑞昌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