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态环境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之一,山东省济宁市结合煤炭城市实际,研究采煤塌陷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化特点,进一步探索符合地方实际、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地质+生态”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同时,实施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保护类和管控类区域划定、土壤和地下水执法监管、地下水监测井规范建档等系列举措,涌现出一批地下水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结合地方实际,破解采煤塌陷区地下水污染治理难题
多年来,为避免污水处理厂外排的中水直接进入河道,影响南四湖及南水北调水质,济宁市在采煤塌陷区、入湖口以及重点污染防治河段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了众多水质净化湿地,以保障入湖水质。但受中水影响,像太平湿地这样的采煤塌陷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日益加剧。
济宁市明确提出,市、县两级政府要组织对受纳中水的沿河道、湖泊采煤塌陷区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及周边开展地下水环境风险调查评估,采取风险防范和整治措施。
目前,济宁市已选取5个受纳中水的采煤塌陷区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研究采煤塌陷区“三水”转化特点,进一步探索符合地方实际、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地质+生态”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
为进一步强化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济宁市坚持标本兼治,提出了建立环济宁主城区、南四湖—大运河生态修复保护带、6条主要河流生态廊道等串联起来的采煤塌陷地分区治理格局。
开展水源调查和异常指标溯源整治,筑牢用水安全屏障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伟介绍,济宁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均以地下水为主,特别是生活用水中,地下水占比高达95.15%。目前,济宁市划定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个,农村供水水源536个,水源井1072眼,饮用水水源、工业污染源数量较多且分散,为此,济宁市积极开展水源调查和异常指标溯源整治。
在开展城镇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时,发现泗水县饮用水水源井中莠去津、三氯苯、三氯乙烯等特征污染物有检出。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当即联合泗水县分局,开展水源异常指标溯源调查与整治,通过采用污染源排查、淋滤试验、物探解译等多种技术手段,查明了异常指标来源和污染途径,实现水源地异常指标精准溯源。
根据溯源结果,泗水县多部门联合开展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相关方案部署,当地将在近5年内增测莠去津、铊和挥发性有机物,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能力;禁用莠去津等残留时间长的农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推动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加强企业污染源头防控及排查整治。
目前,这一水源水质稳定,无有机污染物检出,保障了供水范围内30万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下一步,泗水县将对筛选出的87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调查,摸清农村集中式水源地下水环境状况,为采取管控措施奠定基础。
聚焦管控类区域,强化土壤地下水环境监管
以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济宁市编制了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在重点监管对象周边布设地下水检测设备,搭建地下水环境监管平台。
目前,济宁市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已布设5台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和41台水位监测设备。按照计划,项目将累计布设100台(套)水质和水位监测设备。平台建成后,济宁市可实现全市重点污染源、饮用水水源地、化工园区地下水智能化监管全覆盖并实现数据联网,降低人工手动取样送检的成本支出,掌握地下水水质和水位动态变化。
聚焦风险隐患问题整治,济宁市制定地下水污染源渗漏排查工作方案及排查技术手册,下发地下水渗漏排查清单,指导地下水重点排污单位分两年实施地下水渗漏排查工作。
目前,济宁全市77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已全部完成土壤隐患排查及“回头看”,7家地下水重点排污单位按期完成了渗漏排查,其中一家企业实施了防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