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青岛大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系统推进绿色转型,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海岛湾,在全省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中获“一等”等次,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山海城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建设加快起势。副市长解宏劲出席发布会。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也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加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滚动实施两轮“四减四增”行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全市绿色环保产业企业2300余家,数量和营收规模均居全省前列,节能环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等级。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居全省前列。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43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新能源发电总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达到538万千瓦。港口大宗干散货、油品清洁运输占比分别达86.6%、92.7%,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蝉联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十四五”以来,全市煤炭消费占比降至30%以下,单位能耗产出水平居全省首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
青岛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全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打造行业领域发展标杆。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稳步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1%以上,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43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累计创建“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等12类“无废细胞”565个,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岛努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格局,全力打造陆海统筹生态保护先行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05平方公里,全面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建立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织密监管“一张网”。建立140个覆盖镇、街道、功能区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全面完成772个入河(湖)排污口、6174个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完成45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075.43万平方米,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对11个重点河湖“一河一策”精准施治,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3%。开展国土绿化,完成荒山和火烧迹地造林2.69万亩,森林提质增效16万亩。实施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率达到87.34%,水系绿化达标率超过90%。强化重要生态空间“空天地”一体化监管,近三年累计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5116亩,3处矿山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库。
美丽青岛怎么建?青岛编制实施了《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创新谋划绿色低碳、品质环境、和谐生态、健康韧性等“八美之城”战略任务,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美丽建设模式,着力建设高品质滨海宜居典范城市。全市7个区(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3个区(市)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强县,较好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