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低碳胶凝材料不仅降低了矿山充填成本,还能有效提高矿柱周边矿产资源开采量,降低回采贫化率,延长矿山的生命周期。”日前,在铜陵有色集团冬瓜山铜矿,尾矿车间副主任邓一飞说。
新型低碳胶凝材料是铜陵有色集团所属企业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产品,主要以钢铁、热电等行业产出的高炉矿渣、钢渣、工业副产品石膏作为主要原材料,经过破碎、研磨,混合成为一种粉体材料,是典型的“以废治废”新型低碳材料,可替代传统的硅酸盐水泥用于矿山井下胶结充填,可多途径处理尾砂。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尾砂也不例外。据了解,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便开始探索矿山企业尾砂综合利用的新路径,与矿冶科技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出多用途固废基胶凝材料、铜尾矿规模化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你看,这个管道连接着新桥矿露天坑和冬瓜山矿,我们矿产生的尾砂通过管道运送到新桥矿,与新型低碳胶凝材料搅拌后,用于新桥矿露天坑生态充填修复。”邓一飞说。
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朱雷介绍,目前,该公司依托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平台,建立了尾砂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可快速检索出相适应的胶凝材料及利用方案,实现“一矿一策”。据测算,同等条件下,新型低碳胶凝材料使用量约为硅酸盐水泥用量的60%至70%,可为矿山充填降本约三分之一。
过去三年,该公司累计销售新型低碳胶凝材料113万吨,协同处置矿山尾矿达到1000万吨,降低碳排放将近139.17万吨。2024年9月,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低碳胶凝材料成功入选联合国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
“在交通运输、环保等部门支持下,公司铜尾矿作为道路材料在G347国道和G330国道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接下来,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的使用,助推‘绿色矿山’和‘无废城市’建设。”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抒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