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砂石行业迎来转型升级关键期。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建”)作为央企代表,以“绿色建材”为核心,通过大规模投资、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在砂石骨料领域展开深度布局,逐步构建起覆盖矿山开采、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及衍生经济的一体化产业链。近期,其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的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用地成功摘牌,标志着中能建砂石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再进一步。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2502/772275001739413733.png)
一、战略定位:600亿投资锚定绿色砂石全产业链
中能建早在2021年即提出“十四五”期间在绿色建材领域投资600亿元的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砂石骨料领军企业。根据规划,至2025年,绿色建材业务预期实现年营收超180亿元、年利润总额36亿元,并推动资产证券化,设立砂石骨料产业基金,形成集投资、开采、加工、储运、矿山治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这一战略的落地,依托于中能建“1466”发展框架,其中“一流的建材、工业产品和装备提供商”是核心目标之一。2021年成立的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平台,承担了整合资源、优化区域布局的重任,重点聚焦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区域,推动砂石产业成为集团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区域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成核心战场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项目是中能建砂石产业布局的标杆案例。2023年1月,中能建以11.83亿元和2.29亿元竞得德庆县回龙镇简架头矿区及新圩镇云致冲矿区采矿权,合计可采资源量约1.54亿方,设计年产能1600万吨,总投资达15.88亿元。项目于2023年9月正式开工,不仅是中能建首个超千万吨级纯商业砂石项目,也是其绿色建材业务实质性落地的标志性工程。
两矿区相距仅850米,且位于广东省建筑石料资源专项规划的西江重点开采区,未来扩储潜力达3亿吨,可实现滚动开发。矿区距西江码头直距约5公里,配套建设皮带廊道直通4个3000吨级泊位,矿产品经西江水运可快速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主要产品包括花岗岩碎石、机制砂及水洗砂,将有效缓解大湾区砂石供需矛盾。据行业预测,粤港澳大湾区年均砂石需求量超10亿吨,而本地供给缺口长期存在,中能建的布局精准契合区域市场需求。
三、技术革新:绿色智能驱动产业升级
中能建在砂石项目中全面推行绿色矿山与智能建造理念。以德庆项目为例,其生产线采用潜孔钻机、破碎筛分一体化设备及压滤机等先进装备,同时配套建设水洗车间和环保处理设施,最大限度降低粉尘、噪音污染,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此外,中能建注重产业链延伸: 在湖北巴东、海南定安等地竞得采矿权后,同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形成“砂石开采+建材加工+装配式建筑”的闭环模式;结合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探索“砂石+光伏”“砂石+氢能”等跨界模式,如德庆项目规划中预留新能源配套用地,未来或实现清洁能源自给。
四、行业影响:央企引领砂石产业规范化发展
通过竞拍采矿权、兼并地方企业,中能建已在广东、湖北、海南等地掌控超2亿方砂石资源,2023年上半年新增4宗采矿权,储量规模位居行业前列。2023年6月,“十四五”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砂石专题中期评估调研走进中能建,其绿色矿山建设经验被作为行业范本推广,推动砂石行业向集约化、环保化转型。规模化生产与低成本物流优势,使中能建具备平抑区域砂石价格波动的能力。例如,广西、湖南等地因供需失衡导致混凝土价格下行,而中能建通过稳定供应可缓解市场波动。
五、挑战与展望
尽管中能建砂石业务增长迅猛,但仍需应对矿山开采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需持续投入,如矿区复垦、水资源管理等环保方面压力。地方民营砂石企业通过低价策略争夺市场,对央企形成价格区域竞争压力。砂石项目前期投资大,如德庆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需通过高效运营缩短回款周期。
未来,中能建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至4500万吨/年,并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例如,与梅州市平远县、河南省政府签署协议,在绿色建材、能源电力等领域开展全域合作,巩固其在砂石行业的领军地位。
中能建在砂石产业的布局,不仅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更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基建产业链绿色升级的重要实践。通过资源掌控、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为砂石骨料的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随着德庆项目等重大工程的投产,中能建或将在“十四五”末实现从能源巨头向绿色建材领军者的跨越,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