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砂石价格持续走高,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郭某等人盯上这一“商机”,妄图通过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他们租赁耕地,大肆开展非法采砂活动,并在采砂后回填建筑垃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近日,经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检察院(以下简称“秦岭北麓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分别判处郭某等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7年至1年5个月,各并处罚金。同时,被告人需共同承担生态修复费用、矿产资源损失费等各项费用,总计880余万元。
2021年11月,秦岭北麓检察院在开展保护耕地专项活动中,充分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了渭河沿岸大量土地的现状资料。通过比对历年遥感影像图,检察官发现西安市涝峪河附近一处地块短期内地貌变化异常,疑似遭到破坏。
该院迅速展开调查,发现涉案现场四周被严密围护,唯一出入口大门紧锁,围挡墙角处有少量沙堆,一辆作业车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检察官上前敲门却无人应答。从无人机高空拍摄画面看,百余亩土地看似平整,地面却呈白色,还有多处积水坑,大车反复碾压痕迹明显。此后,办案检察官多次前往涉案现场勘查,调取行政处罚记录、土地租赁合同、现状地类资料、历年遥感影像图以及土地破坏鉴定意见等关键证据,最终查明这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采矿和非法经营案件。

图文无关
时间回溯到2020年7月,鄠邑区某村村民陶某(另案处理)经人介绍,以295万元的价格从胡某处租下距河道不远处的一块土地,包含60亩农用地和28亩建设用地。租到土地后,陶某的侄子郭某等人迅速分工,有人负责现场操作,有人负责销售砂石,昼伏夜出,一边挖砂一边回填垃圾平整土地。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他们又以高额租金租下相邻的两处土地,直至被发现。
案发后,犯罪团伙成员四散逃窜,调查取证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检察机关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工作,针对案件难点问题与公安机关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公安机关查明了砂石销售地点,调取到银行流水、微信转账记录等关键证据,并委托专业机构对案件现场采砂方量进行鉴定,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经查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郭某等人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疯狂盗挖砂石,矿产品价值共计650余万元,他们还通过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倾倒非法获利254万余元。2023年4月28日,秦岭北麓检察院以涉嫌非法采矿罪、非法经营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宣判时,检法联合当地政府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以案说法,警示群众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严守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