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畔,汽笛声划破薄雾,一艘艘满载砂石骨料的货轮缓缓驶离云浮新港;码头旁,成排的吊机高效运转,工人们忙碌地装卸货物,这些来自云浮矿山的建材将通过西江“黄金水道”直达粤港澳大湾区。不远处,石材加工厂的机器轰鸣声与切割声交织,一块块天然大理石在工匠手中雕琢成为精致的艺术品,即将从云浮销往全球。
云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绿色建材重要生产地,在2022年提出打造千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的目标。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云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庆新介绍,云浮将以2个总投资近500亿元的绿色矿山项目为牵引和7000多家“买全球卖全球”的石材市场主体等全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建材供给地。

资源得天独厚 产业全链发力
在云浮城区324国道两旁,各色石材店铺连绵数千米,这里被称为“百里石材走廊”。谈起云浮特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石材。云浮是中国三大石材基地之一,石材产业发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除石材外,水泥、砂石、陶瓷三大产业的基础同样深厚,装配式建筑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也很迅猛。
据统计,2024年,云浮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石材、水泥、砂石、陶瓷、装配式建筑五大支柱领域齐头并进,近万家建材企业在此扎根,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
云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浮绿色建材产业的迅速发展首先得益于资源禀赋雄厚,云浮非金属矿藏储量惊人,水泥用灰岩潜在资源量超70亿吨,建筑用花岗岩储量超400亿吨,饰面石材储量超500万立方米。绿色建材产业利用资源优势直接转化为产业动能,形成了从矿山开采、精深加工到贸易服务的完整链条。
以石材产业为例,云浮聚集了7000多家石材企业,涵盖开采、设计、加工、安装全环节,产品涵盖13大系列、10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各类板材6000万平方米、异形工艺制品600万套(件)以上。
除资源禀赋外,四通八达的交通也为云浮绿色建材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云浮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岸,西江“黄金水道”纵贯全境,串联起都杨、六都、南江口、都城四大港区。一级航道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2023年港口吞吐量达5400万吨,预计2030年将突破3亿吨。
依托水运成本优势,云浮建材可高效直达大湾区城市群,形成“半小时出海、两小时通达”的物流网络。此外,“三纵三横”高速网与铁路网进一步强化了云浮作为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的地位,为建材外销与资源内输提供了双重保障。
锚定“千亿产业集群”目标,云浮市政府近年来出台了《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等政策,设立产业联盟与专项基金,近三年累计奖补企业超950万元。
技术创新方面,石材加工“3P解决方案”填补国际空白,人造石研发比全国早10年,装配式建筑智能管控系统获省级示范。品牌建设同样成效显著:6家企业获绿色建材认证,岗石产品斩获“湾区认证”,石艺非遗与“云浮师傅”技艺成为文化名片。
集群效应强化 深加工增利润
尽管云浮建材企业数量庞大,但“小散弱”问题突出。以石材行业为例,7000余家石材市场主体中,超九成是个体工商户或中小型加工厂。分散的布局导致资源整合难度大,同质化竞争激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云浮市石材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表示,云浮石材产业长期存在“前店后厂”“星星多月亮少”“马路经济”等结构性问题,企业布局分散导致资源整合困难,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需要往园区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云浮石材产业体量很大,但价格较低,而且在建设施工行业甚少听过云浮石材有新型产品或者先进技术。同时,云浮石材产业和建筑业协同有待加强,石材产业更多是面向C端(个人消费者),面向B端(企业或商业客户)较少。”云浮建筑企业工程师陈先生认为。
为强化集群效应,云浮成立了云浮市大建材产业联盟,积极完善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及石材功能区建设,快速扩大装配式建筑材料、机制砂等特色产业园和生产基地规模。
此外,云浮建材产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与高附加值环节薄弱。石材领域,荒料进口依赖度高,高端设计、品牌运营等环节尚未形成竞争力;水泥产业中,高性能特种水泥占比不足20%,多数企业仍聚焦传统产品;“砂石经济”虽规模庞大,但机制砂、环保骨料等高端产品供给有限。2024年数据显示,石材加工产值占全产业链57%,而研发、设计等环节贡献不足10%,利润空间被挤压。
由于建材产品形态较为初级,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云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对建材市场造成了明显冲击,导致企业间陷入激烈的“价格战”。在此背景下,云浮建材企业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相比于传统建材行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特性,绿色建材行业更多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技术进行生产。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云浮的绿色建材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然而,这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
对此,云浮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双碳”“双控”,严格执行落后产能退出计划,支持减污、节能、降碳等相关工艺装备升级,切实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排放,强化云浮绿色建材产业内生动力。

加快向“新”而行 开拓世界市场
翻开云浮绿色建材产业布局规划图,“一园两区四基地”在城市各地分布,以“国际石材产业城主园”为核心,构建石材荒料保税物流区、文化工艺展示区及四大生产基地,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
云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云浮将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如投资200亿元的冲旺岭矿区将配套智慧矿山与高端砂石生产线;凤铝铝业、金晟兰优特钢等企业落地,助力预制构件本地化供应。政府计划通过“链主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共赢”。
数字化转型是云浮破局的关键。据了解,云浮石材产业将深化“五个云”(云仓库、云市场、云设计、云工厂、云服务)平台建设,推广无人化加工与3D选材技术;水泥企业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降低煤耗与碳排放;装配式建筑领域依托无人机三维重建技术,实现施工全程智能化管控。此外,云浮计划联合高校设立“绿色建材研究院”,攻关气凝胶、固废再生等前沿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
中电建(云浮)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矿山与低碳生产工艺是未来方向,如冲旺岭矿区项目通过三段破碎、棒磨制砂技术,生产高品质砂石骨料,满足大湾区高端需求。”
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云浮将强化与佛山南海“反向飞地”合作,共建集采平台与研发中心,2025年预计带动产值40亿元。同时,依托“深圳蛇口—云浮新港”组合港模式,扩大对RCEP成员国出口。会展经济亦是重要抓手,云浮石展会升级为“中国—RCEP产业合作大会”,吸引全球设计师与采购商,让“云浮造”建材走向世界。
西江潮涌,千帆竞发。云浮绿色建材产业的崛起,是资源禀赋与战略机遇的碰撞,更是转型决心与创新智慧的结晶。从“百里石材走廊”到“千亿产业集群”,这座湾区西岸的枢纽之城,正以绿色为底、以智造为笔,打造大湾区绿色建材的“超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