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尔多斯市印发《关于促进全市煤炭行业高质量运行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稳产保供、降本增效、市场稳定、服务企业、产业升级五大方向推出20项具体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运行。
在全力保障煤炭生产企业稳产稳供方面,《若干措施》明确了全面加强日常调度、推动临时停产煤矿复工复产、提升煤炭开采效率、提高煤炭品质等举措。在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优化和延伸煤炭产业链。聚焦加快构筑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开展科学家与企业家“握手”行动,通过实施绿电、绿氢耦合替代等新技术,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煤炭就地转化率和产业附加值。
从具体措施看,这正是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的题中之义。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现代煤化工要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产品技术开发应用,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耦合发展,高水平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加快推进国能煤制油、宝丰煤制烯烃、久泰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力争煤化工产业链产值稳定在千亿元以上。
鄂尔多斯市是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5个煤制油气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基地之一和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煤炭行业占据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煤炭大市,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鄂尔多斯市义不容辞。
眼下,全市煤炭产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奋力跑好2025年能源保供接力棒。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20米高的WK-35型电铲挥舞着钢铁巨臂,一铲斗下去,60多吨的原煤被精准剥离。
“我们创新实施‘铲先动-无故障车先动-未点检车等待’的生产组织模式,电铲每天可以挖掘450车原煤,日产煤炭最多可达10万吨,电铲作业效率提升15%。”采掘队队长鲁永清介绍,今年2月份,黑岱沟露天煤矿自营剥离量首次突破1000万立方米,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作为全国首个实现采煤机5G远程控制常态化生产的煤矿企业,麻地梁煤矿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开发了5G+智能采煤系统、智能预警远程会诊系统、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等十大智慧矿山系统,将井下采煤工作转移到地面,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实现了少人则安、降本增效、智能开采的目标。如今,该矿正全力保障煤炭稳定可靠供应。
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3792.0万吨、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焦炭产量189.9万吨,同比增长6.2%,能源供给稳定。
在全力稳产增供的同时,鄂尔多斯积极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着力打造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体系完备、产业技术领先、产业规模宏大的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在煤炭资源开发“前端”,积极开展煤炭矿区修编工作,以高水平规划开拓高标准区域布局,促进煤炭资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开发利用。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无效产能,关闭退出灾害严重、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煤矿。
在煤炭资源转化的“终端”,不断强化“链式思维”,全力打造从“一块煤”到高端化工品的产业链,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目前已构筑起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和烯烃、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还在积极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互补融合。近年来,组织申报了多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大力推进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