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于钢铁行业成长周期的理解,其实一直都有失偏颇。”唐钢股份董秘张建忠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说。
据了解,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上一直有声音在“唱衰”钢铁行业。然而,事实的发展却恰恰相反,这个行业却在高歌猛进。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钢铁产量和钢材消费量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达4.9亿吨,含重复材的钢材表观消费量突破5亿吨。
钢铁行业高成长可期
张建忠认为,“唱衰”是市场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误读,是将市场波动等同为行业发展周期。这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博士后分析指出,市场波动大概3至5年便会出现一次,但中国的钢铁业在这段时期内却还将是一个高速的发展期。
在他看来,钢铁行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进程联系非常紧密,整体而言,我国的工业化还没有达到成熟期。但他估计,2020年或许将会迎来一个拐点。“这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钢铁的景气完全是市场拉动的结果。”张建忠如是说。
分析人士也指出,自2002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支撑条件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引领我国钢材消费的核心动力。未来几年这一支撑因素不会出现削弱,因此钢材消费的规模仍可获得有力支撑。
由于钢铁行业的能耗较大,业界普遍认为,这一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环境负荷的制约下实现节能减排。
目前,在节能减排的大势之下,大型钢铁企业纷纷拿出大量精力来应对,但不少小钢铁企业却趁机而上。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产业集中度逐年下降的现象,是有关产业政策导向的结果,也限制了以现代化装备、节能工艺为主的钢铁企业的大型化发展。
张建忠也认为,为何目前小钢厂遍地开花,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大型钢铁企业节能限产,导致市场需求紧张的机遇,而国家的政策,目前对此还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则。
他认为,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这个行业的区域发展,产业布局、行政许可都应当存在非均衡性,应当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和发展。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由于钢铁行业可以贡献大量GDP和利税,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加快钢铁企业,将此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也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无序竞争。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指出,与米塔尔、新日铁等行业领先跨国公司相比,中国钢铁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小而散的市场状态,削弱了中国钢铁行业整体的全球竞争力。
(源自:中华机械网)
在张建忠看来,下一步,我国钢铁行业应以上市公司为主力军,对其放宽政策,予以“松绑”,使其得以借助当前的大好时机实现设备大型化、现代化,生产连续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钢铁业将迎来整合高潮
今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广西与武钢、广东与宝钢开展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和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前期工作。
中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周希增认为,两项目前期获批的意义重大,将推动国内钢铁行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跨地区重组,由此引发的重组浪潮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钢铁行业的一大看点。
张建忠预计,自2015年开始,到2020年之前,中国钢铁业会进入寡头竞争时期,这也是行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到那个时间段,将有三、五家拥有5000万吨以上产能的大型企业主导整个市场的格局,在原材料和产品的方面拥有定价权。
分析师指出,在2010年之前完成重组的前5大钢铁集团将拥有总产能约为2.5亿吨,相当于中国整个钢铁行业预期年产量的近50%,而目前的前十大钢铁厂家的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35%。对政策决策者而言,这将有效提高中国这一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与国际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要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到2010年,要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源自:中华机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