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内工作人员不多,整条流水线由一台电脑控制。
|
|
杀青后的青叶通过上方的3个小风扇后,进行快速冷却。 |
|
本报讯 (记者 顾玲)晚上7点半,金庭镇邓尉茶叶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与茶农的欢笑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乐,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这里就是碧螺春清洁化生产线干茶炒制现场,没有太多的人,没有一只只铁锅,只有一条机械化流水线,600公斤青叶八个小时后将全部变成干茶。
收购来的青叶首先要“分级”。只见一个圆锥形的“竹篓”在不停地滚动,翠绿的青叶一点点散落下来,分别掉进三个区域,“经过机器分拣过的三种青叶,分别可以制成中档、低档碧螺春和炒青”,工作人员介绍。挑拣后的青叶被装进一个巨大的滚筒,经过高温翻滚后,青叶边缘翻卷起来,这就是杀青。据介绍,这个巨型滚筒1小时可以完成50公斤青叶的杀青。杀青后的青叶顺着传送带,在经过上方的3个小风扇后,快速冷却下来,然后进入一个风箱。通过风力的再次“筛选”,一些碎叶和老叶都被抛弃。
经过两次筛选的青叶平摊在一条白色的宽皮带上,被送进揉捻机。“这条皮带很‘聪明’,可以感觉到青叶的重量,当输送满25公斤后,揉捻机就会自动封闭起来,进行揉捻”,工作人员介绍道,中、低档碧螺春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炒青大约45分钟。记者看到,揉捻好的青叶被解块、烘干,继续顺着传送带穿行,经过摊晾后被送到一个长长的金属槽中。在金属槽的上方,转动着一个个小“风车”,干燥后的青叶被“风车”扫过后,均匀的分散开来,成品茶已见雏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这些茶已经可以冲泡饮用了,但是为了让茶叶形状更好看,味道更香浓,还要再经过“瓶式炒干机”进行翻炒。
1500平方米的车间内忙碌而有序,整条流水线都由一台电脑控制。总工程师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杀青要达到多少温度,揉捻需要多少时间,都在他的掌控中。邓尉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良告诉记者,这台设备目前处于试用阶段,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他们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把传统的手工艺融入到机械炒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