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代煤化工主要是石油替代产品,为了占领制高点和圈占煤矿资源,现代煤化工自然受到投资者追捧。随着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的影响下,内蒙古、新疆、宁夏、山西等我国丰富的煤炭省区正积极投资煤化工项目,成为国内煤化工产业聚集地。譬如,陕西榆林锦界天元化工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已建成投运;宁夏宁东85万吨煤制甲醇、52万吨煤制烯烃已建成;内蒙古鄂尔多斯108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已经投产,年转化煤炭能力超过6000万吨……,这种投产数量过高的项目对于煤化工的发展还是适当为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内煤化工项目的投资热潮引人担忧,如此高的巨额投产对于这些煤化工巨头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未必能够肩负起巨额投资。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顺利生产煤化工项目,技术是煤化工项目的核心。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才能有效控制煤化工生产,这样才能促进煤化工未来发展。
政策陆续出台促进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政策将再次收紧,煤化工准入的门槛将越发严格,给盲目投产的煤化工企业制定了框架,有效的控制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编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化工产业政策》,走高效率、低排放、清洁加工转化利用的现代煤化工发展之路;积极推动煤化工与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等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做好煤炭供需平衡;推行煤炭资源分类使用和优化配置政策,炼焦煤优先用于煤焦化工业。
据了解到,这一政策出台后,国内煤焦化工大省纷纷出台了更为具体的措施,促进煤化工行业有序发展。譬如,河北省发改委表示,在国家相关规划出台之前,河北省将暂停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禁止建设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焦炭、电石项目,加快淘汰焦炭、电石落后产能;对合成氨和甲醇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措施,增强竞争力。
技术决定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
新型煤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技术创新。通过新型煤化工技术,可以把固态的煤转化为石油替代化工产品和清洁能源,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极大地减少碳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新型煤化工技术也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提供便利条件,产业化的应用将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为煤化工走低碳技术路线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表示,在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技术创新。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需求迫切,许多关键技术从国外引进。但是,国外一些煤化工技术缺少工业示范验证,引进风险很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多困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周竹叶认为,当前,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封锁,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做好商业化示范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工作,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根本途径。
目前,国内企业与科研机构联手,在煤化工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并逐步实现工业化。比如,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潞安集团、兖矿集团等都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甲醇再制烯烃技术,不仅实现了煤制烯烃,还降低了吨烯烃的甲醇消耗;由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发,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和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工业技术开发项目工业试验装置,于去年底宣布在安徽淮南开车成功;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块煤干馏中低温煤焦油制取清洁燃料工艺装置,于今年6月通过了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