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在山西省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GDP很大的部分,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了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为此,山西省科协组织省煤炭加工利用学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于7月26日以“山西省煤炭行业转型发展”为主题举办学术茶座,组织专家为全省的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山西煤与非煤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已形成。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理念已深入全行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全面构建循环经济的转型发展模式已步入快车道。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为山西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打造“资源可循环大省”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转型发展的同时,为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有些问题还需思索。为此,专家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转型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用其它主导产业替代煤炭产业,实施转型发展应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效益、市场、成本、可持续性、环境、资源等多种因素,应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与计算,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使转型更加科学可靠。
二是重视研发适合山西省煤种的气化设备和技术路径。气化山西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实现煤制合成气,是进一步实现煤的深加工的基础与源头,是关键之点。但煤制气的技术路径和设备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两大因素,在选择气化技术路径和设备时,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考虑可靠性。完成好气化山西的战略目标,关键是煤气化,但山西的煤质并不全部适合于制气。专家们建议在政府引导下,整合大学、科研单位、企业,开发与煤质相匹配的气化炉,选择合适的煤气化技术,尤其对劣质煤的气化,在这方面起引领作用。
三利用先进洗煤技术,提高煤的利用效益。洗煤是煤转化的源头工序,山西的洗煤量大且多,洗煤方面,首先要提高煤的回收率,通过利用先进的设备,降低消耗,节约能源,使用新技术,提高入洗比例和洗选回收率,实现生产与煤质市场双适应,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附加值,从政策与产业上推广。比如,稀缺煤种的选煤场的中煤,实际上还有30%左右可用于炼焦炭,效益很好,应深度加工,应从自发的局部的应用转化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以不浪费煤资源。再如,煤矸石通常直接填了山,但实际还能综合利用,应鼓励现有的选煤厂,在洗选工艺后再加个选硫工艺,将硫生产出来,一是综合利用,二是可降低硫份,减少污染。
四是注重选煤设备生产。选煤设备的生产是山西省转型的一个突破口。煤炭加工的上游是机械设备,山西在机加工方面有雄厚的实力,选煤设备的技术性不高,主要是要求高可靠性,所以选煤设备生产是山西转型的一个实用、易见效之点,适合山西的产业下一步发展。
五是焦炭业要开发新品种。山西省的焦炭,从占全国的40%降至20%,目前开工率不到50%,价格与煤倒挂,因些专家建议认真研究山西的焦化发展,焦化产品尽快实现多元化,通过增加改性粘结剂,生产气化用焦,走出一条新路。
六是审慎发展煤化工。煤化工的管理要求非常高,需有成建制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此山西目前要努力实现煤化工人才与技术的储备,同时密切关注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深入进行经济性比较,适度发展煤化工,且目标和方法要科学,比如与钢厂联合进行,与下游合作,以保证销路。
七是努力实现“电化山西”。结合山西省实际,努力向国家争取政策,实施灵活的小电网管理,推动转型发展。充分利用煤泥、矸石、中煤等,尝试用副产品发电,而不是单一的转化为气,试点用电居民区,用电县,实现“电化山西”。
八是构建形式多样的研发平台。通过建立煤转化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信息平台以及课题研究等方式,继续对煤的加工利用、以煤为基进行研究,对煤气化进行探索,对一些成熟的项目和新技术,由政府组织企业、研究所,做好认真选择,分析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发展,并考虑环境因素,完成转型发展的技术储备。
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建新,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樊民强,山西省能源研究会教授张永发,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段建忠,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教授级高工张学军,山西汾渭能源咨询有限公司高工胡益之,晋煤集团太原煤气化公司高工刘慧玲,太重矿山机械公司、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教授张洪斌出席学术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