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498.8亿元,利税704.75亿元,利润437.49亿元;2011年1~5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460.7亿元,同比增长39.3%,利税382.7亿元,同比增长45.1%,利润236.6亿元,同比增长47.7%。截至2011年5月底,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3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500家。”记者从山东经信委科技处了解到的数据表明,山东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
山东省是材料大省,资源广,加工能力比较强,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明显优势。为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山东在去年6月制定了《山东省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2011年)》,在今年3月又制定了《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山东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3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1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行业技术中心;开发1000项重点新产品、新技术,其中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陶瓷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服装纺织新材料等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骨干企业茁壮成长
山东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新材料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部分新材料在国内占有优势。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在高技术陶瓷、化工新材料、特种纤维、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在国内占有显著优势,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培育出了烟台万华、山东东岳、山东海龙、泰山玻纤等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和威海拓展纤维、中材高新、莱芜爱地等一批新材料新兴企业。建立了济南半导体、淄博陶瓷、烟台聚氨酯等8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新材料产业创新成果突出。近年来,山东省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自主开发出了全氟离子膜、碳纤维、高强超薄大型铝合金材料、间位芳纶纸等一批新材料产品。威海拓展纤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碳纤维原丝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牵头起草了碳纤维国家标准,拥有发明专利19项,摆脱了碳纤维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产能实现了从百吨到千吨的突破,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
新材料发展支撑平台进一步加强。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在化工新材料、纺织新材料、冶金新材料等领域,建起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1家。围绕陶瓷新材料、复合材料、聚氨酯、新型纺织面料等新材料领域,采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的方式,建立了6家山东省行业技术中心。
新材料骨干企业不断壮大。重点调度的850家新材料企业中,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6个,新材料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成长性企业发展后劲很足。重点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成长性企业发展后劲十足。
该负责人介绍,虽然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山东省经济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和要求上看,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产品技术研发水平不高。从全省情况看,除少数产品外,大部分新材料产品处于中低档次,很多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尚未突破;产业链条短。基础材料生产能力相对较强,材料应用和后续加工少,制品加工能力较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综合配套能力不强;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水平不高。山东省新材料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多是自筹资金、自主研发、企业受益的内向型科技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产业聚集度不高。新材料领域布局比较分散,集群优势难以发挥,影响了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发挥;推广应用力度不够。新材料产品市场开拓工作相对落后,一些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高的新材料产品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
六大措施给力
为建成国家一流、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强省,山东经信委制定了下一步工作措施。
抓好优惠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政府《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用足用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组织和指导企业选好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专项计划。
抓好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新材料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中心的作用,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平台。以提高新材料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为目标,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企业创新平台。“十二五”期间,在新材料重点领域再培育1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行业技术中心。
抓好新材料产业项目实施。加强对新材料在建项目的调度和监督,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促进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抓好新材料产业项目的储备,“十二五”期间,围绕山东省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和制约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新材料产业项目1500项,其中新材料技术创新项目1000项,其中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材料技术改造项目500项。加强资金筹措,引导资金投向,山东省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要有选择地向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倾斜。
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企业与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共建机制,针对企业需求设置相关新材料专业。推进新材料领域“泰山学者”岗位建设,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平台。
抓好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山东省已有的新材料产业优势,重点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陶瓷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服装纺织新材料等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带动吸引上下游企业向基地集中,实现新材料产业的有效集聚,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协调加工体系,加快新材料产业规模发展。
抓好新材料产业质量和标准工作。贯彻落实工信部一系列关于抓好质量和标准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引导新材料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对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总体发展动态和我国标准化战略研究,积极将山东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靠标准占领产业链的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