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柘城的产业集聚呈现出“井喷”之势:入驻企业12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的有36家;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61亿元、税收1.3亿元,安排就业1.1万人。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既构建了引资金、聚人气的“磁场”,更是解决统筹城乡“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力场”。产业集聚,正“涡轮增压”般地推动柘城经济的大跨越。今日,本报记者将带领广大读者感受这场产业之变。
传承 开拓
不到柘城,不知道金刚石微粉产业的兴旺红火;不到柘城,不晓得“小小微粉”给柘城人创富生财的神奇力量。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柘城开始引进金刚石微粉加工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当年的“家庭作坊”、“小不点”摇身产值千万、过亿的大企业。然而,仅有先天优势并不能保证一个产业出行更远。正是基于此,柘城县委、县政府掀开集聚区建设大幕。
2010年年初,柘城引资15亿元,组建了集金刚石微粉加工、金刚石机械制造、金刚石萃取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力量集团高科技产业项目。项目的建成,有力地促进全县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的集聚,创造的不仅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对产业价值链的布阵,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锻造。为此,以力量集团为依托,柘城投资建成了金刚石微粉工业园,引导 20多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并组织成立了磨料磨具协会、微粉产业发展协会,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骨干企业为支撑、政府协调服务为纽带的良性发展格局,有效地发挥了企业集群优势、规模优势、集约化经营优势。
企业之间结成了联合经营体,实行集中生产、统一管理、统一供货、统一销售、信息共享、合作共赢,避免了过去相互挤压、信息封锁、压价倾销混乱现象,提高了行业整体效益和企业利润。
在不缺少土地、能源、人力资源等基础要素的同时,人才、技术、资金等发展要素也一一破题,柘城的产业集聚又一次彰显其强大的吸引力。全国金刚石微粉产业会议在柘城召开,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超硬材料研究协会等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当发展顾问,为柘城金刚石微粉产业“把脉问诊”、“谈道论剑”,联手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几年来,先后引进新技术62项,研发新产品40多个,拉长了产品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
如今,金刚石微粉已成为柘城在全国叫得响、吃得开、红得火的一块“金品牌”。有这样一组数字足以见证柘城金刚石微粉产业规模之大、发展之快:目前,全县从事金刚石微粉制品加工生产企业有150余家,年产值达40亿元,产品出口东南亚、北美、非洲,创汇3000万美元,创利税5.8亿多元,微粉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70%、50%以上。目前柘城是国内最大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基地经销市场。
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这是柘城实施基地推动,促进集群发展的一个手段,促进了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纺织服饰、农副产品加工和医药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集聚区产业链条正在科学延伸,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破冰 升级
拥有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的柘城,以前却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搞产业集聚区,钱从哪里来?无米如何成炊?柘城的答案是四个字——城建破冰,而城建破冰的突破口则是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一直是“老大难”。柘城相关负责人讲,内陆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必须转变老百姓的观念,要转变观念必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要改善环境就必须从旧城改造入手。
事实亦如此。通过旧城改造,柘城发展5万平方米的小区25个,拆迁居民5000多户、2万人,开发商品房120万平方米,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亿元,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通过第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柘城修了一条三公里的道路,正是这条道路吸引了10个企业的入驻,给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城建破冰,激活一池春水。2009年,柘城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总体要求,坚持合理布局、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举全县之力进行了产业集聚区建设。
围绕“七通一平一大一美”的目标,柘城采取平台融资、BT融资、贷款融资、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资,投入资金24亿元,实施了集聚区内骨干道路的拓宽、硬化、绿化、亮化、供排水、弱电入地等方面的升级改造,进行了园区路网加密,规划建设了集聚区员工公寓。有数据显示,该县在增绿、改造城市环境方面,一年就投入了2亿元资金。
在柘城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政府一毛不拔,事业照样发达。在实施县城“北扩南进、东延西伸”发展战略中,柘城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手段,筹集资金14亿元,成功启动了容湖治理改造工程和千树园的建设,加快了建设现代生态城市的步伐。优美舒心的环境优势和逐渐提高的城市品位,成为带动柘城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重要通道。
基础设施建设得快,洽谈项目就落地快,落地项目就投产快。对此,永利服装整理有限公司经理秦爱弟深有感触:“我们来的时候,厂房已经建好了,进来就安装机器投入生产,比我们自己建的话节省了半年的时间和2000多万的投资。”
一招鲜吃遍天下,仅标准化厂房这一项,柘城就建成120万平方米。通过实施“厂壳”拉动,培育“厂壳经济”,增强了集聚区的招商吸引力。财通国际制衣、双丰制衣落地生根,深安电子、海乐电子悄然落户,中牛集团“引凤入巢”,德兴纺织、坤腾混纺喜置“金窝”,泰森食品入驻园区,力量新材料集团“安营扎寨”。
服务 转型
如今,柘城集聚区的发展已经由“换挡起步”变道“加速前行”。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柘城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套餐”:政策、钱、人,“企业缺啥,咱就给啥。”
对已经签约的项目,该县雷厉风行,当天部署、当天进场,并成立由一名副县级领导牵头服务的领导组,协助企业在不超过一周的时间内办理完全部手续。同时,加大督查力度,每天都要对产业集聚区的每一个在建项目实行逐一督查,将当天的施工进度情况、施工速度排名编发成短信,群发给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受过“短信通报”的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看到短信中别的企业进展都很快,自己包的企业进度落后了,心里能急出火来。”
2010年3月,力量集团年产4亿克拉金刚石的生产线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建设45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科技研发楼各1栋,单层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0栋,总建筑面积达5.9万平方米。按常规,项目从审批、办理各种证照,再到开工直至投产,最快也要一两年甚至三四年的时间。然而,在柘城,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6个月时间,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柘城速度”。
对“外来户”厚爱有加,“本地郎”的待遇也不差。河南华商药业是柘城一家生产医药中间体的企业。2009年,华商药业正处于企业搬迁、破旧立新、扩大规模、产品升级的关键时期。柘城“大方出手”4000万元为企业建设厂房,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将由以前的1亿元提高到10亿元。
“像我们的父母官一样给力的还真不多见。”该公司总经理夏玉良对政府的扶持力度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又充满感激。他说,如今企业融资困难重重,政府扶持力度之大,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着实很有帮助,“4000万元15年还完,负担很小。”
随着产业集聚区功能的逐步完善和进驻企业的逐步增多,该县实施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推进产业,组织开展了“千名人才进园区”、“千名干部联系千名人才”等活动,使一批高科技人才汇聚柘城,进入企业。人才的引进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稳住了客商,发展了企业。
天时,地利,人和。柘城用自信、包容,实现了今日的巨变;用拼搏、和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历史已经为柘城搭好起跳的踏板,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浪潮,点燃了柘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激情与干劲。乘改革开放之天时,占区位优势之地利,凭万众同心之人和,柘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开始新的强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