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现有建筑垃圾5亿多吨,每年新增约6000万吨。不考虑深沟掩埋,按照每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占用1亩土地计算,陕西每年新增的建筑垃圾占地6000亩。除了侵占土地外,建筑垃圾严重污染生存环境、影响城市卫生。
一方面,城市改造,建筑垃圾处理填埋成难题;另一方面,公路建设,路基材料短缺频频告急。建筑垃圾能否变废为宝,用于填筑路基?这成为陕西交通运输系统破解难题的关键。
筑路沉降指标好于普通填料
早在2009年,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就组织科研人员对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再生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托西宝改扩建高速公路,一项题为“建筑垃圾在公路中的再生应用研究”的科研课题展开了对建筑垃圾路基填筑、地基处理的研究。
建成后的西宝高速公路阿房宫立交是西北最大的立交,气势宏伟。此前,这里是多处垃圾填埋场的消纳地,需深挖8米才能清除地下垃圾。
建筑垃圾再利用,首当其冲的即是筛分垃圾。据该工程施工记录显示,建筑垃圾在工地现场筛分,人工分检去除腐殖质的生活垃圾,粒径25厘米以下的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粒径25厘米以上的建筑垃圾破碎后填筑。处理好的原料再添加1.5%的水泥以增加其黏结性。每铺筑30厘米路基压实后,检测压实度不小于96%,不需强夯,压路机碾压7遍即可,其工艺比传统的黄土路基处理简单。为防止透水引发病害,在最底层和中层铺防水土工布。在路基底部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6个月,沉降0.6毫米,其技术指标比传统的普通填料还好。
阿房宫立交228米试验段,走出了陕西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的第一步。该课题针对建筑垃圾粉碎回收工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2012年3月,《建筑垃圾在公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通过了验收,同年被陕西省科技厅确认为省科学技术成果。
西咸北环线大规模应用
今年开工建设的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将大规模使用建筑垃圾筑路。西咸北环线项目113.6公里路面,上面层将全部采用橡胶沥青,一次性铺筑面积为国内最大,需使用废旧轮胎橡胶粉4000多吨。路基工程拟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300多万立方米,小型预制再生集料2万多立方米。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说,以建筑垃圾为主导筑路材料建设高速公路,是陕西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打造绿色交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着力将全长121公里、双向六车道的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打造为我国首条以建筑垃圾为主导筑路材料的“科技示范工程”。
据了解,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将充分利用西咸新区建设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该项目周边有垃圾料场13个,现存垃圾1759万立方米,可产出建筑垃圾材料1657万立方米,完全满足900万立方米路基原材料的需要,且减少人工分捡环节。
经初步测算,西咸北环线建设过程中,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可恢复垃圾场占用土地3000亩,减少土地开挖面积2000余亩,仅节约土地一项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达近10亿元;利用建筑垃圾代替石灰土填筑路基,可节省生石灰45万吨,节约燃煤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80万立方米,社会环保效益巨大。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陕西交通部门投入的垃圾处理设备可提供年处理建筑垃圾1000万吨的持续生产能力。不仅是建筑垃圾,废旧玻璃、废旧轮胎等也可加工成多品种、多用途的再生产品,并在各地市推广,推动全省公路项目全面利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力求全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未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综合利用面临难题
2012年年底,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主持召开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大规模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可研报告评审会,按计划开展10项子课题研究,并与省交通集团签订了科技项目合同,给予5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在今年的陕西省政协会议上,陕西省农工党已提交提案,建议陕西在公路建设中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力度。
目前,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已联合环保厅、住建厅、国土厅下发了《关于城市建筑垃圾在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及全省公路综合利用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了省级各部门和地市将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给予充分支持。
然而,据陕西省农工党调研组了解,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厅联合下发的《通知》缺少强制性规定,对建筑垃圾处理难以进行规范;建筑垃圾每立方米价格高出传统填料费用,常态化利用遭遇推广难的问题;省内具备建筑垃圾处理能力的企业仅有6家,由于生产能力弱不具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