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参加了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主办的建筑绿色发展论坛。会上,专家学者们探讨的当前建筑垃圾处理形势严峻问题引发了他的强烈共鸣。事实上,两年前,他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提案》。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明年再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近日他又走访、调研了福建几家企业。
“很多人认为建筑垃圾一文不值,除了填埋,没啥用处。其实不是这样。建筑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资源化利用,仍然可以变废为宝。”骆沙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已刻不容缓。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不足1%
我国是建筑垃圾产生大国,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热,旧房改造、旧建筑拆除得越来越多,建筑垃圾产生量也在快速增加。
骆沙鸣向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了解得知,“十三五”期间,城乡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容忽视,平均每1万平方米建筑施工会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拆除时可产生建筑垃圾7000~12000吨,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达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估算,未来10年我国每年可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同时,因为我国许多老旧水泥楼房都接近安全保质期,需限时拆除重建,因而,无论建筑垃圾存量或增量都是巨大的。另据了解,根据住建部规划,到2020年我国共要建设300亿平方米的住宅,平均每年建设20亿平方米,约产生建筑垃圾10亿吨,这个数字同样庞大。
然而不同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得到普遍重视,我国建筑垃圾基本被当成废物对待,绝大部分采用堆放与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地面积大,还污染水土、大气、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雾霾的发生也与此有一定关系。
“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可达到75%以上,日韩则达到了95%,但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不足1%。”骆沙鸣表示,一般人认为,拆除的建筑垃圾除钢筋等机械物质还能再利用,剩下的水泥石灰等残渣没有什么用处,一般都会扔掉。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他解释说,30年前的建筑工地一般都用河沙,拆除旧建筑产生的水泥残渣里面的碎河沙石进行资源化处理后,完全可以再次利用,和新的效果一样,质量安全有保证。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可提升建筑质量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和“提升建筑质量”之间有啥关系?骆沙鸣通过考察调研了解了其中的“奥妙”。他介绍,三四十年前建筑工地基本上用的都是河沙,后来河沙资源紧缺,管理越来越严,可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致河沙采运困难,成本高涨,不少施工企业就非法购买海沙,或默许混合使用含土质的泥沙。然而,海沙带有高盐分,必须经过大量淡水多次冲洗后才能用于建筑工程。不曾冲洗或冲洗不达标的海沙若用于楼房建设,其含有的氯离子活性很强,会使钢筋产生电化学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寿命。
近年来,经常有媒体报道,由于河沙市场需求量大,加上近年来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一些地方无序采河沙及盗采河沙行为比较猖獗,对山川地貌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相关政府部门虽始终高压打击,但非法采沙行为屡禁不止。
“在当前河沙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如果能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且产业化,一方面可以缓解大量基建缺少河沙的尖锐矛盾,减少和杜绝滥用海沙施工行为,提升建筑质量;另一方面能减少垃圾产生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谓一举多得。”骆沙鸣表示。
尽快制定建筑垃圾制沙技术标准
国际上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已有多年,但我国开展得一直很慢。对此,骆沙鸣认为,各级政府应成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有力推手,首先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建筑垃圾必需资源化利用。媒体也要广泛宣传建筑垃圾制沙一举多得的优点和科学依据,营造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社会氛围。
其次,政府应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和第三方评价及监管办法,并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明确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只有将标准明确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才能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政府采购应首选那些本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建材产品,如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政府应优先采购建筑垃圾制作的多孔生态砖;政府在公房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首选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建材产品,建立建筑工业化产品可追溯制度,大力发展环保、生态、可重复回收综合利用的建材与构件、模块。
骆沙鸣还建议,未来新建房屋,开发商应当出售统一的装修房,以减少建筑垃圾量。有效调整建筑垃圾拆除、运输、处置环节上的利益分配,使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有利可图。
“废弃建筑垃圾和石材行业的废弃碎石一般都扔掉了,实在可惜!”骆沙鸣表示,可通过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来制沙,这样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基建中河沙严重匮乏的问题。他建议,住建部门和建筑相关科研机构应加快研究出台建筑垃圾制沙相关技术标准,从而加快推广应用该技术。
在骆沙鸣看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从设计、施工到运营服务等建筑全周期均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让建筑垃圾有用武之地,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利国利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骆沙鸣期待着这一理念尽快深入人心并更多地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