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材工业也面临增速持续放缓,经济效益增幅进一步收窄,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等问题。
据中国建材联合会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报告,一些行业面临生产增速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下滑。不过,记者采访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却意外得知,今年1~5月份,砂石的市场用量虽然也稍有减少,但与其他建材产品相比,产量下降要小得多。
胡幼奕解释道,除广泛应用在建筑领域外,砂石骨料还是公路、铁路、桥梁和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从国家发布的新城镇建设和轨道交通、公路、铁路、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工程、振兴东北及“一带一路”等计划来看,未来几年砂石骨料的年用量将有200多亿吨的产业规模。砂石骨料是我国建材工业为数不多的“富矿”,行业潜力很大,近年来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点石成金”的甜头。
产能置换为机制砂石留出市场空间
“砂石行业是典型的传统建材工业,近年来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各地政府加大了整顿和关闭传统的落后的小型矿山的力度,淘汰了落后产能,为新型、高效、环保的机制砂石留出了市场空间。”胡幼奕对记者表示。
以前,砂石多数是来源于江、河、湖、海和古河道,属于一种采集过程。由于天然砂石资源短缺和枯竭,小而散的采集和挖掘对自然环境带来破坏,随着国家对保护天然砂石资源、治理河道景观、保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开采天然砂的清理整顿,下令禁采或限采天然砂石。
据统计,2014年全国关闭的小型砂石企业达1万多家。今年以来,各地政府持续发力,仅九龙江、富春江、长江沿线、渭河流域等就关闭了2000多家砂石企业,北京及周边关闭了600多家砂石企业,山东、安徽、湖南、湖北及西南等地区也在关闭一些小型砂石企业。
因此,胡幼奕认为,砂石行业的产能并不过剩,反而是一些地区由于“一刀切”关闭砂石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短缺。他指出,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大规模的城市、高铁、水利、新城镇、新农村等各项建设对砂石的大量需求,与天然砂石资源的短缺、环境保护的矛盾。解决砂石行业主要矛盾的途径是由采集天然砂石转向开采石矿,从“拿来”变成制造,淘汰落后的小而散的开采方式,通过整改关停、整合兼并重组,合理规划和开采石矿,用机制砂石替代天然砂石。
砂石行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提起砂石开采,人们脑海里可能浮现的是一艘艘采砂船在河道中忙碌穿梭,或者一个个露天开采的大工地,挖掘机“啃啃啃啃”,大货车呼啸来往,尘土飞扬。
“砂石行业早已是鸟枪换炮,现在新上的制砂生产线大部分是集开采、加工、储运为一体,高度集成化、智能化、规模化、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工厂。可以说,目前世界第一流的砂石工厂在中国。”胡幼奕地对记者表示。
胡幼奕告诉记者,以前是采集天然砂石资源直接由于工程建设,砂石加工量很少;现在需要开采石矿,通过机械装备来制造。原来几台简单的设备、几艘采砂船和几辆运输车就能满足生产,是简单的、游离的、分散的人工或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现在则要对整个矿山和生产线进行系统设计,需要成套先进的、高效的、节能环保的全套机械装备,要建设生产线,同时要建设集开采、加工、运输集成化、自动化、规模化、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工厂。
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矿山进行整合的力度,陆续关闭和淘汰落后的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给砂石行业带来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的压力和动力。近年来,砂石矿山开采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老企业重视技术改造和提升标准,新建企业普遍重视对石矿的开采和加工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设计,不断提升装备技术水平。
据胡幼奕介绍,近几年湖州、舟山、西安、天水、安阳等地陆续新建年产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机制砂石生产线,采取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坚持生态优先、环保措施同步到位,砂石骨料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胡幼奕向记者展示了他走访全国各地现代化制砂生产线的照片。在照片中,采砂矿山绿树成荫,看上去干净整洁。砂石骨料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噪声、粉尘和泥水,这些是怎么解决的呢?
胡幼奕表示,过去,砂石开采以人工为主,不仅不安全,还造成大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今,在毫米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下,不仅减少了炸药用量,石头一边被破碎一边还会通过“喷雾”“喷淋”或收尘减少粉尘。
长长的蔓延几公里的输送带,把山上的石头传输到全封闭的料库,进行破碎和加工。有条件的矿山已经利用输送物料的势能来发电,用于砂石骨料的生产中。
缓冲料堆里安装了喷淋和收尘系统,大大减少了石块粉碎时产生的粉尘污染。
喷淋后的废水怎么办呢?有的企业研发出固液分离系统,通过固液分离技术设备,分离并回收污水中的细砂和微细泥,这些“废渣”可做成泥饼,用于制造加气混泥土、加气砖及水泥,变废为宝。
砂石骨料生产最核心的技术是“破碎和筛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破碎筛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制砂生产线上。此外,大部分生产线还通过布袋收尘方式解决了矿石生产过程中的粉尘。
胡幼奕称,现在石矿开采更加科学合理,一般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阶梯形式,有的边开采边复耕,还有的对矿山边坡进行复绿,成为绿色生态矿山。
水泥企业延伸砂石产业链前景可期
机制砂石矿产资源丰富,质量稳定,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为砂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机制砂石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已从2002年10%,上升到2014年的76%。
机制砂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规范化、标准化、工业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也给不同领域的企业跨界进入砂石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目前建材工业的各个产业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影响了投资效能的发挥和存量资产的利用率,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也导致行业企业效益不断下滑、加剧恶性竞争。特别是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低迷,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市场倒逼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寻求突围。在当前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的趋势下,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进入砂石行业是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在胡幼奕看来,水泥企业进入砂石骨料行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拥有石矿资源,资金雄厚,以及企业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人才等,非常适合向砂石骨料行业发展。
不过,胡幼奕同时也指出,目前大部分水泥企业已建和在建的砂石骨料生产线,多数是以石灰石矿为主。机制砂石产品的性能取决于石矿的品种、品位和制造水平,水泥企业在生产石灰石骨料的同时,应该向强度比较高的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等方向发展,以满足高品质砂石骨料的需求。
此外,在借鉴水泥工业的成功经验发展砂石骨料时要注意,水泥生产线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而机制砂石骨料生产线则要根据矿山走势、矿石的性能等来进行系统的设计,需要因地制宜、按材选型。有的水泥企业在进入砂石骨料行业时,曾出现过系统设计不合理、设备选择不当、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投入过高、生产线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转等问题,需要后来者高度重视,吸取经验和教训。
砂石骨料是典型的区域资源和区域使用的产品。一些地区禁采或限釆后,将转为更大区域或范围的竞争。从生产到使用地域的扩大,运输距离增加,汽车长途运输明显处于劣势,靠近水运的企业将有明显的优势。据了解,海螺集团已在长江沿线布局数条砂石骨料生产线,有的大型企业集团也加快了在全国布局砂石骨料生产线。
胡幼奕表示,企业跨界进入砂石骨料行业,有利于快速提升我国砂石骨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但新进入的企业一定要根据政府对当地石矿资源的规划和市场需求来合理布局生产线,防止在砂石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最后,胡幼奕表示,水泥企业在向砂石骨料产业延伸的同时,还可以凭借自身生产水泥装备的优势,向机制砂石生产装备制造,以及混凝土、工程建设等领域延伸发展。通过延伸,逐渐形成石矿开采—砂石骨料加工—商品混凝土—工程建设等一条龙的产业链,向精细化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