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正致力于打造一个花园城市,然而,城市和公园绿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生机和美丽的同时,大量季节性的落叶、花败、修剪下来的树枝及草坪的碎草,也会形成“绿色植物垃圾”。过去,处理这些植物垃圾,不仅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如今,这些植物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了绿色的有机肥料,不仅实现了循环利用,还避免了环境污染。昨日,走访了这个位于柳南区的广西第一家园林枝条处理基地,见证了这个神奇的转化过程。
植物垃圾变废为宝
昨日上午10时许,位于柳南区河西消防中队旁的绿化工程处枝条处理基地内,几名工人正在将刚刚拉回来的一车枝条送入一台黄色的粉碎机中。
粉碎机“突突突……”作响,一根根粗细不等的枝条,瞬间被打成了碎片,从出料口喷出来,落在小山包一般高的堆沤区内。
“这里进行的是第一级粉碎。”基地工作人员小何说,一级粉碎属于“粗加工”,接下来还要进行二级粉碎。
二级粉碎相当于“精加工”,要将这些碎片状的原料,进一步打成碎末状。
记者看到,这里的生产过程基本上都是依靠机械完成。工人操作一台小型铲车,将经过一级粉碎的物料送到二级粉碎机的料斗内。机器轰鸣,这些大小不等的碎片不一会儿全部被打成了木糠状。记者看到,由于采取了喷淋降尘措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并不多。
接下来,工人们将这些木糠状的原料用铲车送到堆肥区,在这里,这些木糠将要进行新一轮的转化过程。
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植物的枯枝败叶,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降解成能被植物吸收的肥料,对于一些比较硬的植物垃圾,降解需要的时间更长。然而,打碎后,经过发酵等处理,最快只需要四五十天即可完成降解。
在堆沤发酵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按比例往这些木糠中加入一种微生物腐熟剂及微生物基质,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木糠中日夜不停地“工作”,不断地将碎末降解成肥料。
经过堆沤发酵处理成的肥料,仍不能直接使用,工人们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经过处理的动物粪便、滤泥、煤灰等原料,使得肥料中的氮、磷、钾以及有机物等物质更丰富,肥效更好。
这些混合好的肥料,经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即可封装出厂。
年处理5000立方米植物垃圾
据了解,这种利用植物垃圾生产出来的绿色肥料,不仅可用作绿地覆盖物、生物有机肥、植物营养栽培基质,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等。可以提升绿地的土壤肥力、增强抗旱保水能力,为植物越冬进行保温,并降低养护成本、减少污染。
据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对修剪绿化植物产生的植物垃圾,他们一般是拉到郊区当垃圾倒掉,或者进行焚烧、填埋处理,不仅要耗费人力物力,占用土地,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014年初,柳州市绿化工程处开始筹备河西基地的枝条粉碎工作,经过建设并不断完善,于当年10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基地也成为广西第一家园林枝条处理基地。
现在该基地已具备年处理约5000立方米植物垃圾的能力,仅去年一年,该基地就处理了约3000立方米的枝条,生产出260多吨的绿色有机肥料。目前,这些肥料基本上都被用于园林系统各单位管辖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