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青瓦、红檐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长青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眼前的卓扎滩村,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田园画卷。
沿着乡间柏油小道往里走,建成不久的卓扎滩莲心湖生态景区波光粼粼,湖上曲桥回转,飞鸟低翔,与石艺景观相映成趣。虽已是高原深秋时节,湖面古香古色的手摇小船,独具特色的玻璃栈道却引来无数游人。
可谁能想到,一年多前,这处景观湖却是机器轰鸣、尘土漫天的砂石场。
“多亏中央环保督察时关停了砂石场,让我们痛下决心整改,另辟蹊径发展,才有了今日卓扎滩美丽乡村的雏形。”卓扎滩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站在景观湖畔感慨万千。
颜章东介绍,卓扎滩村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的一个远郊村,过去的村集体经济除了少部分的集体土地租赁收入,绝大多数靠采砂场赚取。
“现在想,这种‘资源掠夺’型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 颜章东直言,采砂场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植被水土,导致河床下降,村民反映水井水位也在下降,而且拉沙子的大车行驶在乡间道路上,不仅给村民的出行安全造成了威胁,还碾压破坏了道路,村民为此怨声载道。
就在去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时,关停了这个砂石场。虽说关停了存在十年的砂石场,是一件顺应民意的好事,但对于这个集体经济相对单一的村庄来说,却是掐断了唯一的集体经济来源,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为摆在卓扎滩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痛定思痛,村“两委”一班人开始思考如何从“资源掠夺型”发展向“生态友好型”发展转变。
卓扎滩村距县城5公里,依山傍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何不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有着成功举办宫灯艺术节经验,并初尝乡村旅游甜头的卓扎滩村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改造砂石场,拿出全村资源建设卓扎滩景区。
说干就干。他们通过村民入股方式,成立了卓扎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这在全县开了先河。
说做就做。他们从美丽乡村建设入手,修建道路、绿化村道、装饰墙面……全村新植树苗6000棵,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墙体粉饰4万平方米。村级硬化路通向了每户家门口,家家户户砖墙上的统一颜色和花式装扮照靓了村里的每一处角落。
“村容村貌彻底改观后,我们才开始景区建设。” 颜章东说,随着各类项目的衔接整合和各种融资渠道的开通,在促进卓扎滩景区建设的同时,也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生态旅游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在景区建设过程中,不仅有人自愿出让自家土地,还有更多的人自愿入股、合力创业,村民参股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在绿化过程中,村民有自愿捐献树苗的、有义务打扫卫生的,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主动。
“现在卓扎滩生态旅游景点已经逐步建成,各项设施正在走向正轨。” 威远镇党委书记蔡吉清说,截至目前,卓扎滩村已整合衔接项目6个,完成投资近2400万元,卓扎滩景区文化广场、呦呦农庄、垂钓池、游步道、观景台等主要项目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
从谋划到实施到初步建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昔日的砂石场,如今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湖。
“砂石场变成景观湖,村里有了景区,我也从采砂工变成景区工作人员,今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曾经在砂石场做机械工的马世祥如今在景区游乐场开“小火车”,他将自己比作“光头强”,说自己已从“砍树”的光头强变为“护树”的光头强了,如今他的儿媳也在景区售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让老马一家感到很满足。
“在景区建设中,村民既可参与景区项目经营,开办农家乐,也可参加公益性岗位,目前景区内护林员、售票员、导游等30多个岗位都由本村村民担任,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就业。”说起这些,颜章东有些激动: “村民提高收入后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又会有新的贡献,这就是将生态变成‘软黄金’的过程,然后再将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颜章东说,今年夏季,卓扎滩景区开门试营业,美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来自兰州、西宁和海东的游客来到这里,或泛舟湖上,或垂钓乡间,孩子们也在游乐场里玩得不亦乐乎。累了饿了,就坐在紧邻河边的烧烤园里,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享受乡间美食。庄稼汉们也跟城里人接轨,拿起手机在“网红桥”上玩起了快手直播,山里的好风景更是引得广大网友“点赞”。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卓扎滩景区每天游人如织,自景区试营业以来,已接待省内外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8万元之多。“从破坏生态到保护生态,再到利用生态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对以后的发展满怀希望。”颜章东说。
向生态要效益,用旅游谋福祉。“我们还打算以卓扎滩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的4个村落,用三年时间建成‘一心一核两轴六区’田园综合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和发展路径,增加村民收入。”对于未来,颜章东信心满满地道出了发展方向。